山西之旅:平遥古城

标签: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城墙城楼古代县衙日升昌号古城风貌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古城示意图
平遥古城位于陕西省晋中地区,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整个城池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在19世纪的中后期,平遥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金融业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一、平遥的古城墙
平遥的古城墙是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与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墙,也是到平遥来一定要去观赏的景观之一。
古城墙周长 6163米。初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之外,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有泻水渠道。墙上有6座城门及门楼,四角各筑1座角楼,每隔50米便筑瞭敌楼1座,共有72座,垛口共计3000多个,据说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来设计的。
城门之外还设有瓮城,主要是起御敌的作用,可以做到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
平遥古城墙
二、县衙
县衙,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基层单位,源于春秋末年。当时,秦灭六国,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此后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县始终是历代政权的基层组织,主持县衙的官员亦被称作当地的“父母官”。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衙署已属罕见,除直隶总督署、南阳府衙、霍州署以及内乡县衙外,平遥县衙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座。
平遥县衙位于城内的政府街(旧称衙门街),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据旧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都曾有过大规模的增建与改筑,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规模。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尚有土地祠、戏台、粮厅、督捕厅、牢狱等建筑,主从有序,符合封建时代官府衙门前朝后寝的格局特点。
大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主要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2尺余的台基地上,显得雄伟壮观。二堂在明代叫退思堂,也叫思补堂。这里主要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县办公中间临时小憩或幕僚商议政事的地方。内堂是知县在此宿居、读书、办公,并且审理一些涉密案件或不宜公开案件的地方。
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楹联,如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当年的知县做得如何,我们不去考证,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官”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平遥县衙
三、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西大街38号,当年在这条街上集中了数家大规模的票号,有“大清金融第一街”之称。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于1824年开设,创办经理人是雷履泰,东家为本县达蒲村李家。黄金时期年汇兑金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因为现银运输量颇大,极为不便,而且费用高还不安全,因此他们创造性地开设了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为全国首创,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曾以“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闻名于世,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
该票号在国家外患频频、内乱不断的风雨飘摇中纵横了一百年,并形成了一整套让西方优秀管理学家叹服的管理制度。在“柜台”的墙上,有当年日升昌创造的顺口溜,这是兑换汇票的一套密码,里面暗藏汇票的时间、地点、金额等内容。正是依仗这套密码,100多年来,日升昌从未发生过错误。在“会客厅”大炕头旁边的炉煤灰地下,更是日升昌的身家性命所在的常备金库入口,通常金库都会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库存银两。
日升昌号址坐南朝北,整修于晚清咸丰年间。三进院落,临街面阔五间,中间为通道,两边是铺面,上面建楼,存放财物。前院东西两边各有柜房两间,中院东西各建客房三间,正面为中厅,南阔三间,为汇兑业务的重要场地。整个院落布局建筑考究。墙高宅深,由于职业原因对安全极为慎重严密,所有认为不安全的地方都架设有铁丝天网,网上系有响铃。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真是令人感慨万分啊。
日升昌票号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明清一条街,也是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整个平遥古城就是以南大街为轴线,古城最高建筑市楼为轴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遥”、“上下有序”的对称布局的。
在750多米长的古街上,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矗立着古朴的门框。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都有着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由此可以证明平遥曾经的辉煌。两旁的古时建筑,包罗万象,有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
古城风貌
去的时候已经很晚了,紧赶慢赶看了几处,算是对平遥古城有了概况式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