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之旅:华山

(2011-06-04 07:46:34)
标签:

西岳华山

千尺幢

百尺峡

老君犁沟

北峰

擦耳崖

苍龙岭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这段时间一直发教育方面的博文,我自己写的累,朋友们读起来也累。正好端午小长假到了,发几篇旅途见闻,让大家都轻松一下。

四月中旬,区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的正副主委外出考察学习,我也随行走了陕西和山西两个省份。虽然整个活动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看了不少地方,值得介绍的景点和故事也很多。今天开始介绍在陕西的一段旅程。

 

我这是第二次上华山了。之所以说是上而不是登,是因为每次都是索道上、索道下,借助的是现代科技的力量,不是自己的体力。

华山的索道沿着当年“智取华山”的小道,在其上空飞架而成,从山脚到北峰大约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而上下的落差高达 800米,我一直很感慨,当年将这个索道架设起来,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智取华山的登山小道和勇士雕塑

华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峰,北峰海拔1614.9,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而得名。北峰下接千尺幢、老君犁沟等华山险道,上通东西南中四座山峰,峰头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站在其上远望南方的其他主峰,峰突脉连,错落有致,正如《水经注》远而望之若花状,据说华山之名即由此而来。

北峰虽不及其它几峰高,但山势险峻非常,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山岭通向南面,形势十分险要,是易守难攻之地智取华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解放军在老乡指点下,用竹杆和绳子等工具从绝境处登上北峰,从而全歼华山守敌,也留下了激动人心的战争故事。北峰边上的纪念亭,记载了“智取华山”的过程。

北峰顶上还有道观真武宫,倚山而建,造型别致,风景宜人。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华山北峰

到了北峰之后,人们大都会选择前往其他主峰去参观浏览,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从北峰途径老君犁沟、百尺峡下到千尺幢,在原路返回到北峰。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句话很早就知道,但对此没有直观的印象,我想亲自感受一番;二是1983年的51100多名第四军医大学的师生在华山旅游时,因千尺幢游客太多,互相拥挤,导致游客接连不断地从上面摔下,军医大的学生们为此奋力救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使受伤的游客化险为夷。我那时正在大学里学习,听到他们的事迹之后非常感动,一直有一个愿望,要亲眼看看这段险路——千尺幢。

“千尺幢”是华山第一险境,也是汉朝以来人们从华山峪登主峰的必经之路。这里原是山崖裂缝,两边山壁直立,好比是刀刻斧劈,中间通道的坡度达70度,共有264个石阶,每级石阶的宽度只容勉强侧放脚掌,道路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无论上或者下,都需要手握铁索,手足并用。整个路形就如同人的咽喉食管,登山时向上看,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更险,就像是站在深不见底的井边,叫人心惊目眩。

气喘吁吁地攀登到千尺幢的“井口”,首先抢入眼帘的是首领群峰,太华咽喉的摩崖石刻,言简意骇地道出了千尺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位。在“智取华山”故事之前,若用铁板将“井口”盖上,则登山道路完全断绝,无路可走,自古华山一条路在这里可以得到验证。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千尺幢

千尺幢的上面紧接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的第二道险关。虽没有千尺幢那么长,仅46,石阶91级,但仍是华山天险之一。两壁高耸,通道狭窄,中间夹有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摇摇欲坠,上刻惊心石三个大字,游人要从石下小路穿过,确实惊心动魄。明朝顾端木有诗写到: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

千尺幢、百尺峡的台阶都是从明末清初凿的,民国时几经加固,解放后又多次修整。现百尺峡又凿为复道,游人上下各行其道。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百尺峡

过百尺峡继续上行,经仙人桥、俯渭崖、黑虎岭等小险处,就到了登山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里的攀山道是在陡峭直立的岩石上开凿石窦石窝而成,在过去既没有石阶也没有垂索,行人至此,必须躬腰曲背,依仗岩石上的石窦石窝,手脚并用,方可攀上北峰。

关于它的险状,人们常把它与著名的险道千尺幢相比。人走在千尺幢,就像隐身于危崖石缝里,如在井中上下。而人行走在老君犁沟,就像爬在房屋的檐沟上。因此在过去人们认为攀登老君犁沟的艰险超过了千尺幢。明末清初时,随着千尺幢、百尺峡道路的凿拓,犁沟也有了石阶300级,并架设了铁索,使得攀登的难度大为降低。上世纪80年代,华阴对老君犁沟进行了全面整修,在老君犁沟的右侧开辟了一条复道,使得这里的通行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我因为走了一个往返,所以百尺峡、老君犁沟的复道都走了一遍,感受颇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老君犁沟

一个来回的体验,走出了几身的臭汗,也感受了多次的腿肚痉挛,对华山的“险”有了直观的印象。回到北峰的时候,已经快到我们约定的下山时间,但其他几座山峰还没有来得及爬,留下了不少遗憾,只能看今后还有没有机会了。在下山之前,抓紧时间从擦耳崖一直走到了苍龙岭,沿途拍摄了一些照片。这里略作介绍。

从北峰往南去攀爬主峰,所走的第一段道路就是“擦耳崖”。这里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过去,走到这里,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身体不由自主地会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在道路紧仄之处更是岩壁擦耳,连脸面都蹭在崖壁上才走得过去。“擦耳崖”就是这样得来的。现在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宽处可走两人,边上还有铁石双重护拦,走在上面已经不需要擦耳磨脸了。

过了擦耳崖,就是天梯了。天梯高约七米,是在近90度的山壁上凿出的石阶,人要依靠两条铁链爬上去。爬上天梯,会看到一岩,如茂石矗立,四周无依,形如斩块,大有一触即崩之势。该岩称之为“日月岩”,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岩上有两个圆形石纹,与日月相似;另一说是崖体分裂为二,一大一小,大者为日,小者为月……

过日月岩再往前走,就是都龙庙,这里是准备攀登的人们在此祈祷和休息的好去处。据说过去上山的人都要先在这里烧香,祈求上苍保佑。都龙庙的东侧门就是苍龙岭。它的首尾搭接在上下两座山头上,龙脊宽不到1米,长度大约是500米,两侧浑圆,时有白云飘绕,下面深不见底,再大胆的人在苍龙岭上,也只得小心翼翼地骑岭抽身,渐以就进。我只在苍龙岭上走了一小段,就抽身返回了,上面的景致如何,只能想象了。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擦耳崖

陕西之旅:华山

天梯

陕西之旅:华山

日月岩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陕西之旅:华山

苍龙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