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沙:一醒惊天下

(2011-04-19 07:32:41)
标签:

四川成都

金沙遗址

古蜀王国

悠久历史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遗址的标志——太阳神鸟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的西北部,于 200128日在一个基建工地的施工中偶然被发现,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遗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在遗址内已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金沙遗址的发现,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也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提供了线索。金沙遗址的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晚大约500年左右,时间顺序上这种衔接显得顺理成章。

金沙遗址博物馆由遗迹馆和陈列馆两部分组成。遗迹馆是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全钢结构建筑,馆内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点;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内有五个展室。两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

遗迹馆内祭祀区的发掘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目前已经出土的金、铜、玉、石、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6000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

走进遗迹馆,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探方”,也就是在平地上竖直向下挖出的正方形土坑。探方主要有三个作用:(1)控制地层;(2)建立座标;(3)方便记录。探方与探方之间的土梁称为隔梁,其主要作用是观察地层的变化。地层是考古发掘的的依据,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叫“生土”;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叫“熟土”。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层统称为“地层”。地层提供了时空坐标,供人们去复原历史,或复原历史的某一部分。从发掘的文物和地层的关系看,金沙遗址的祭祀活动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为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前后;第二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金器、铜器、玉器作为祭品,第一阶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则很少使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阶段大量使用的铜器、玉器、象牙的数量骤减,时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也就是公元前850~前650年之间。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遗迹馆:祭祀区发掘现场

陈列馆主要展出金沙遗址所发掘的重要遗迹和遗物。

第一厅:《远古家园》

金沙时代成都地区的生态环境,曾是一个自然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的天地。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野猪犬齿、鹿角、麂骨、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乌木。

在这个展厅中,展出的是金沙遗址及其附近同时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动植物标本,有象的臼齿、鹿角、野猪的犬齿、黑熊的臼齿、马骨、狗骨、还有灵芝等。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远古家园》展厅一瞥

第二厅:《王国剪影》

有序的建筑格局,先进的农业生产,精湛的手工业制作,规整的墓地,犹如一张张文明的碎片,为我们拼接出一幅规模庞大、规划严密、社会组织结构清晰的古老都邑华美的文明画卷。

大规模的建筑遗迹,表明了当年城市的宏伟规划;大量的农具与工具,折射出古蜀农业的繁荣兴盛;而堆积如山的陶器、精巧的冶炼制品,以及数量巨大的玉器群等等,则说明了金沙时代手工业的高度繁荣。金沙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器、铜器、玉石器、漆木器和陶器,充分显示出金沙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社会行业已有了明确的分工。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制品,是智慧勤劳的金沙先民聪明才智与审美情趣的折射与映照。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王国剪影》展室中的文物

第三厅:《天地不绝》

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延续时间从商代晚期到春秋早期,尤以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一时段的遗迹、遗物最为密集,表明古蜀的祭祀文化相当发达且有很强的绵延性。各类祭品与祭法之差异,则标明了神巫文化系统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在这个展室中,有几样文物一定不要错过。

一是青铜立人。这件文物看上去与三星堆二号坑中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非常相似,不过金沙遗址中青铜立人的高度只有19.6cm,与两米多高的青铜大立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金沙铜立人头上戴着的涡形帽圈,造型与太阳神鸟金箔中的太阳图案极为相似,俨如一个光明的使者或太阳神的化身,正在主持神圣的祭祀活动,生动地反映出金沙人对太阳神地崇拜。

二是象牙。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但每一次祭祀活动中使用象牙的数量和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体量巨大完整的象牙极有规律、整齐的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被切成饼状的象牙,还有加工成圆柱状或棍状的象牙,也有取象牙尖祭祀的。现在发掘出来的文物中,象牙已经有一吨多。为了妥善地保护这些象牙,大部分采取了回填的方式,让象牙回到原来的土层中,还有一小部分浸泡在防腐蚀的液体中,放在展示供游客观赏。

三是石器和玉器。从石磬、石壁、石饼形器、石跪人像、石虎、石蛇、石鳖、石璋、石钺到玉璋、玉璧、玉琮、玉戈、玉钺、玉刀、玉矛、玉剑、玉斧、玉锛、玉凿、玉凹刃凿形器、玉海贝、玉神人像、玉椭圆形器、玉镯、玉环、玉玦、玉箍形器……各种各样的玉石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四是金器。出土的两件鱼纹金带表面对称刻划着两条尾相对的鱼,强调了图案的对称性。鱼的形象凶猛,形状奇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嘴前有像鸟一样的长喙,喙前端上勾;二是眼睛呈梭形;三是鱼身无鳞甲,只刻划几道水波状短线。这条怪鱼,与刻划在其它金器上的鱼的形象不同,甚至在今天,我们也未曾见过这种怪鱼。

除此之外,还有铜器、卜甲等物,让人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有了很多的想象。

金沙:一醒惊天下

青铜立人

金沙:一醒惊天下

象牙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天地不绝》展室中的文物

第四厅:《千年绝唱》

此厅所呈现的展品,堪称金沙文物中最富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且最具神秘意味的秘宝重器。它们携带着远古文明的密码,存储着天地宇宙的信息,承载着先民虔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凝聚着文明时代的神髓精气。向世人展示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存意象及其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

位于展厅中心的是太阳神鸟金饰的原件。它的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含金量达到了94.2%,为金沙遗址中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器物。它的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镂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2005年,太阳神鸟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在“太阳神鸟”周围的展柜中,有金沙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玉戈、玉璋、玉钺、玉琮、玉圭等器物。还有最为精美的两件石虎。石虎雕刻重点放在了头部的表现上,精细地雕刻出了虎的眼、耳、须和虎特有的字斑纹;在虎的口内、嘴部、胡须间、头顶耳间涂满了鲜艳的朱砂,色泽艳丽,细部特征表现得十分细腻,充分表现了虎的威严与凶猛,狰狞与残忍。虎的形象整体看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这件石虎雕刻细腻,入骨三分,造型完美,是中国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精品。

金沙:一醒惊天下

太阳神鸟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一醒惊天下

《千年绝唱》展室中的文物

 

第五厅:《解读金沙》

金沙遗址的发现使3000年前一段辉煌灿烂的文明奇迹般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创造了这段历史?是谁铸造了这个奇迹?他们何以如此辉煌?他们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

从金沙遗址的规模与等级来看,是目前成都平原众多遗址群中面积最大,堆积最丰富,出土器物等级最高的一处。因此可以说在公元前1200~前600年,金沙应是古蜀王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这一辉煌是如何铸就的?

从考古材料看,三星堆王国衰落消亡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而金沙遗址正好与之相接踵,在此时开始兴旺繁盛。距三星堆遗址38公里的金沙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文物及文化信息都显示出与三星堆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金沙文明是否直接秉承了三星堆文明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呢?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金沙王国也逐渐走向了衰微。从考古资料看,那些曾经热闹繁华的村落在此时已大多荒芜人烟,有的还沦为了墓地,神圣的祭祀场所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古蜀国的都城再次迁移,他们到哪里去了?

岁月掩埋了金沙,也保存了金沙。随着现代文明的步伐,一个过去我们从不知晓的国度,一段失落的文明,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一片厚实的泥土下还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呢?在下一秒又会有什么新的疑问呢?

金沙:一醒惊天下

金沙时期考古遗址分布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