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读《石头变学校》

标签:
危机四伏女孩效应项目特点架设桥梁异国风情三杯茶摩顿森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摩顿森《三杯茶2:石头变学校》一书有感
1999年的秋天,正在巴基斯坦北部与阿富汗边境线不远之处视察学校建设情况的摩顿森,遇到了一支吉尔吉斯骑兵,他们从阿富汗瓦罕东部地区的帕米尔高原骑了6天的马,来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寻找摩顿森,希望他能够在他们那里也建设一所学校。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残酷,寒冷的冬季要从头年的9月份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6月份,在这个期间内,以游牧为生的吉尔吉斯人与世隔绝,得不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任何帮助。这里没有学校、医院、药房、警察局和集市,也没有兽医设备、邮局和诊所。
据普什图人的说法,安拉完成创造世界的工作后,把所有的边角料收罗成一堆,然后从碎石碓中造出了阿富汗。这个国家最破烂的地方,就是东北部 120英里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也是丝绸之路最为险峻的地段,当地居民称之为“世界屋脊”。这里似乎是人类的天涯海角,闭塞的让人震惊,震惊的令人绝望,绝望的远远超出了已知世界的尽头。
摩顿森被吉尔吉斯人对教育的渴望所感动。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建设一所学校,那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也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他将自己的目光从巴基斯坦分出了许多给阿富汗,无论是在塔利班执政时期,还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时期,他坚持不懈地在阿富汗建学校。他坚信:解决阿富汗冲突不能寄望于炸弹与枪炮,只能依靠书籍、铅笔和笔记本,以及创造社会经济福祉的工具。若不领着孩子走向学校,智慧摧毁这片土地的未来,让一切努力都陷入绝望,整个阿富汗永远走不到繁荣富饶的那一天,无法获得更发达的生产力。
在攀登乔戈里峰失败后的十六年间,摩顿森一共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39次,在这两个国家建立了131所学校,学校里共有58000名学生,其中大多数是女童。最为难得的是,他的团队克服了在世界屋脊遇到的一系列困难,终于在做出承诺之后的2009年,在吉尔吉斯人的居住地建设了一座有四个教室的、世界上最高的学校。
1.危机四伏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都有着残酷的自然环境。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晚期,冈瓦纳古大陆开始四下裂解,使得印度大陆松脱,向北破浪而行,冲进欧亚大陆的南端,将河床挤压至空中高高耸立,形成一座座的冰雪覆盖的山峰,从阿富汗东部月牙形的悬崖起绵延一千五百多英里,一直到不丹为止。一直到今天,印度次大陆还在缓缓撞击中亚地区,喜马拉雅山仍然以每世纪10米的速度上高,连续撞击产生的层层压力不定期地沿着这座山峰的中轴线引发地震,使此处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带之一。2005年的10月8日,这里就发生了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仅巴基斯坦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8万6千人。这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遇难者为儿童,遇难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女生。一方面,地震发生时,男生一般都从门窗跳出逃生,女生不自觉地挤成一团;另一方面,政府无视女生的需要,把最好的资源分配给男生,导致许多女生没有课桌椅,地震时无处避难。
不光自然环境恶劣,国内局势也动荡不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巴基斯坦经历了四次战争,两次军事政变和数不清的洪水、爆炸、政治暗杀及其他破坏。阿富汗就不用说了,先是苏联占领,然后塔利班,接着又因为本·拉登而发动了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大多数的伤亡者为普通百姓。
1989年,苏联刚从阿富汗撤出,饱受十年战乱的阿富汗正挣扎着重新站起来。沙特阿拉伯政府趁机出资建立了数千家保守派伊斯兰教学校,只招收男孩,将学校变成灌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宗教机构。20世纪90年代,先后有大约8000名男孩在这些学校接受了强硬的宗教教育,毕业后直接加入了塔利班。
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悍然关闭了中小学中的女校和女子大学,教授女孩阅读和书写被视为非法行为。他们拎着用自行车轮胎做成的橡胶鞭子,四处鞭打想上课的女孩。一旦抓住开设地下女子学校的教师,就立即处以极刑,有的甚至在学生面前处死教师。妇女生病之后,只能有女医生救治,而妇女如果没有男性家属的陪同,不准出门,这就使得全国一半的人口——女性无法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环境里建设学校,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摩顿森和他的中亚协会做到了。
2.女孩效应
摩顿森认为,要和塔利班所倡导的原教旨主义抗争、要打击这些思想灌输行为,最省钱而有效的方法不是武装打击,而是建立世俗学校,为孩子们提供非极端的平衡的教育。在穆斯林社会中,即使那些受到蛊惑、信奉极端暴力和恐怖主义的人,在加入激进的圣战组织之前都要得到母亲的允许,一般来说,受过教育的母亲往往会反对这类行为。9·11事件之后,塔利班部队里的逃兵大幅增加,他们的对策就是从妇女识字率特别低的地区集中招募新兵。
世界银行的研究也表明,是否多上一年小学,就可以导致妇女在日后存在10%~20%的收入差距。根据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保罗·舒尔茨的研究,女孩多上一年中学,可使其终生收入增加15%~25%。影响和远不止这些。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村中大多数女孩接受五年级教育,一代之后,婴儿死亡率会显著下降。同时,女孩接受基本教育的情况与可持续的人口增长紧密相关,在女孩接受教育较多的村里,他们长大后往往结婚较晚,生育的子女文盲率也要比同龄人低。
摩顿森认为,如果阿富汗想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的国家,就需要妇女充分参与,妇女的作用必不可少。女性教育是国家重建和发展的基石之一,“教育男孩,只会让孩子一人受益,教育女孩,则使整个社区受益。”任何努力都无法与促进女童教育相比,教会一个女孩读书写字将带来一连串积极的变化。在贫困的穆斯林世界中,女性拥有读写能力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效应。
年轻女性犹如强效催化剂,最有可能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变革,这种现象常被称为女孩效应。因此,摩顿森着力在阿富汗建设世俗学校,特别是女子学校,为适龄女童提供教育的机会。不仅如此,他还给女教师提供课外的补助,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家庭开办各类妇女自助服务机构,帮助成年妇女认字、学习文化和生活知识,想方设法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在塔利班的权利范围内,这样的举措经常遭到塔利班极端分子的恐吓,中亚协会就通过和当地的穆斯林首领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支持女子学校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项目特点
在进行援助的时候,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偏向于在容易获得资源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运营基地,如此才能慢慢地把工作推到更困难的地方去。但这样做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那些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往往不会被注意到。如果所援建的项目是是渐进而克制的,要从一个点逐渐向外扩展,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没有找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摩顿森和他的中亚协会在进行学校建设的时候,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先从路的尽头开始,然后一步一步往回推进。项目所在之处几乎都因地理位置偏僻、极度贫困、宗教极端主义或战争而缺乏教育基础设施。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人去过,而这就是他们开始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既无资源交通状况又很差,因此项目的推动无疑困难的多,危险的多。但他们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如此,将一个个艰难险阻加以克服,让一所所的学校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摩顿森的主张是:在最艰苦的地方建立几所学校,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使这些项目继续下去,然后逐步退出,同时希望该国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能够不太艰苦的地方转移过来,最终弥合个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三杯茶》的读后感中,我称摩顿森是一位攀登人生高峰的人,从他们项目的特点看,他们是多么执著地在征服一个有一个的高峰啊!
4.架设桥梁
摩顿森的第一所学校建在巴基斯坦乔格里山峰下的科尔飞村。当初建造这所学校用去了他三年的时间,其中有一年的时间为科尔飞人架设了一座桥,以便能够将建校的建材运过来。要盖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先修一座桥,这个简单的事实包含着重大的象征意义。桥梁代表着更为基本的东西——让希望长久延续下去的纽带。倘若没有桥梁的维系,承诺最终都会沦为空谈。
此后,只要建一所学校,摩顿森和他的中亚协会成员就必定先造一座桥,当然,它并不一定都是实实在在的桥,更多的是用真心铸成的情谊之桥,要经过许多年、饮过许多茶,这座桥才会建好。
在巴尔蒂斯坦一个保守的村子,当地的毛拉为人异常谨慎,及其虔诚,中亚协会的成员们曾用了整整8年时间说服他允许一个女孩上学,因为这样的坚持,这位毛拉改变了想法,开始全力支持女童教育,目前这个村子有300多名女孩上学。
良好关系的营造往往需要非同一般的耐心。绝大多数的事情,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去完成,都需要与人沟通,取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架设桥梁,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在个人和集体之间架设深入沟通的桥梁。在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建立世俗学校如此,我们平时的工作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5.异国风情
除了那震撼人心的承诺外,《三杯茶》和《石头变学校》两本书,还重点描述了喀喇昆仑、巴托罗冰川、乔戈里峰、帕米尔高原等的美丽壮观,那令人震惊的自然风光,让人满怀想象,令人神往。还有两个国家那复杂的宗教体系、混乱的政府管理、贫困的平民百姓、无知的精神世界。
要全面了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杯茶》和《石头变学校》这两本书或许是很好的普及教材。尽管它是由一位美国人写著而成的,但总体上还是客观公正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三杯茶》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轰动,就连美国的军界也将此书作为必读书目呢。
我们每天透过电视看到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从一个点上来认识的,很少能看到全景式的描写。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这两个国家,不妨来读读这两本书吧。
《三杯茶2:石头变学校》 [美]葛瑞格·摩顿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