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2011-03-31 07:15:01)
标签:

成都武侯

棕北中学

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

课题研究

学校文化

校园

分类: 校园一瞥

昨天从学校的办学理念、规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在棕北中学学习考察期间的一些收获和印象。今天再从其他几个方面做些介绍。

 

四、课堂教学

棕北中学最近开始倡导“一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一三三”,主要针对课前、课中两个环节。课前由学生自主进行30分钟预习;课堂教学的前3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自主管理、充分展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丰富课堂内涵,激活师生课堂生命力。最后的10分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教师来总结释疑。

“一三三”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这一模式的设想,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在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中来完成,课后就开始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中,他们比较关注前两个环节。我在棕北中学听了一节物理课,来感受学校的“一三三”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从听课的情况看,教师对“一三三”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进一步地打磨和完善,但这样的模式带来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是很明显的。

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看到,虽然学生们刚刚参加了一个多小时的劳动,回到教室后并没有表现出疲惫的神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积极呼应教师的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身边有一位学生,对有关压强计算的问题一筹莫展,同桌的同学看到他有问题之后,主动给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一直关注着这位同学的解题进程,在同学遇到障碍的时候予以适时的点拨。我看到了他在独自思考时的无奈,也看到了他在完成任务时那自在的神情。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同伴互助的关系建立起来,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不会再进一步地放大,缩小差异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方式

 

五、课程建设

棕北中学有两门课程是很有些特色的。

第一是“劳动服务课程”。棕北中学从建校开始,无论在最初的北校,还是后来成为集团成员的南校区,都不聘用负责学校环境整洁方面的员工,而是通过轮流值周的方式,每个班级连续劳动一周,然后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班级。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两节课不上课,对校园的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和保洁,并实行个人区域包干制。劳动服务课程有教材,有具体实施的要求,有评价机制。从劳动技能、劳动方法的培养,到劳动观念、劳动态度的确立,再到学生自主管理、服务意识、礼仪教育等内容的融入,劳动服务课程被赋予了很多的使命和内涵,潜移默化地培育着棕北的莘莘学子。

我在以前任职的学校,也有类似的劳动课程,值周的班级每天第一节课不上课,但从实施的角度看,似乎和棕北还有不的距离。

第二是汉语推广课程。棕北中学是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也是AFS(国际文化交流学会)的项目学校。借助这样的平台,棕北中学开发了系统的汉语推广校本教材,有书法、中国画、中医、中国菜、中国结、折纸等等。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汉语推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六、学校文化

什么叫文化?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对自然的加工。人的工作、人的衣食住行、人所看到的一切,几乎全是加工出来的,因此,人总是生活在文化里,文化就像我们体外器官你没有办法割舍。

棕北中学的校园文化在哪些方面体现的比较突出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课间体育锻炼。学校对此的定位是:它是全校同学每天向全校展示良好班级风貌的大舞台、是最好的班级名片。他们将“国际礼仪培养,安全演练,师生体质锻炼”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其育人的功能。

二是特色学生评价体系。学校以“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为宗旨,始终坚持“棕北之星”的评选活动,内容包括学习、管理、道德、礼仪、才艺等十大方面,并在学校定期表彰获得“棕北之星”的学生,还设立了“星光大道”,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三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自行管理的社团种类繁多,活动也和频繁。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才艺大舞台”,让各种社团和个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是班级“黑板报”。学校不断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各方面的优势并放大这些优势,将原有的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的功能外显,在每个班级的走廊墙上,设立一个便于张贴的展示栏,由各班级负责展示自己班级的特色和才华。

五是施行图书阅读开放式管理办法。利用学校的走廊柱子建设了很多个开放式书橱,里面放置了很多书籍,有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也有学生的赠书。每个想看书的同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书架上取用,看完之后再放回原处。开放式的管理并没有带来图书的丢失,随着学生赠书的增多,书架上的书也逐渐多了起来。

为了鼓励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区教育局专门设置了一个路径:学校提出建设方案,教育局组织专家评估,通过评估者给予拨款扶持。这样的一种支持,让学校的创意有了变为现实的机会,同时也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资金困境。这样的经验我们教育局也是可以借鉴的。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社团活动广告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才艺大舞台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开放的书橱和书籍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棕北中学印象(之二)

黑板报

 

七、课题研究

学校有一个统领全校发展的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变革研究。关于这个课题,我有几点想法:第一,一个学校要想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统领学校工作的课题,以此为抓手来引领教职员工开展实践;第二,本课题紧扣当今的时代背景——信息技术,重点围绕“学与教”展开研究,而且将学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第三,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太快,我们即将迎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每个学校都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除了学校的龙头课题之外,学校还有相关的子课题。我比较欣赏的是,学校鼓励一线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选择自己身边的真实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展研究。这也是快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八、集团发展

棕北中学首先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校,然后再有棕北联合中学的加盟,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集团。棕北中学在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因为教师队伍的“稀释”而降低教育质量,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学校运行过程中有了一整套的规范和标准,形成了一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集团发展是有可能实现“1+1 2的正效应的,关键在于名校自己要制定和输出标准,建立过程管理机制,要培育一批深刻理解学校办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