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盐,要多一点理性

(2011-03-19 08:22:20)
标签:

核污染

碘盐

抢购风潮

心态分析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这几天,有关“盐”的消息不绝于耳,各种媒体的讨论,手机和网络上“耸人听闻”消息的传播,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慌。听说日本政府在向核电站周边的民众散发碘(碘127)片,又听说碘片可以减少放射性碘的吸收与伤害,很多人赶紧跟着购买碘片,买不到碘片的人就将脑筋动到了碘盐甚至碘酒上,一时间城市农村、大街小巷,知无不“盐”,“盐”无不尽,大有将自己折腾成“盐荒子孙”之势。

为什么抢购盐?

心态之一:多吃盐以抵抗核辐射

有这种心态的人,其逻辑推理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碘131会产生核辐射;

其次,碘131被人体吸收,人体就会受到核辐射;

第三,要想避免核辐射,就不能让碘131被人体吸收,所以要预先补碘;

第四,碘盐、碘酒……只要名字中含有碘,吃下去就能补碘!

综上所述:要想避免辐射,就要多吃碘盐,甚至喝碘酒。

这个推理链的前两步是对的。人体会不断从环境中摄入碘,并通过代谢排出碘,维持体内总碘量的一个动态平衡。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碘127给人体,势必会降低人从污染环境中吸收碘131的几率。所以日本政府向相关的民众散发碘片,从而和核电站逸出的碘131进行吸收竞争。碘元素被人体吸收以后,会在甲状腺中富集下来(碘元素大部分通过甲状腺代谢,人每天需要从食物和水中大约摄取100200微克碘,约1/3进入甲状腺),如果被吸收的是碘131,那么就相当于甲状腺中存放了一堆放射性的原子,不断照射人体。

但问题在于,核燃料棒的主要产物有两种:一是具有放射性的碘131,另一种是铯137,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还会继续衰变变成新的放射性元素,即使依靠大量补碘,减小了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的伤害,铯137等其他放射性元素造成的核辐射依然无法避免。

逻辑推理的第四步问题更大。虽然都是碘元素,但不同的化学形式,其毒理性质也截然不同。无机碘需要离子化以后才能被人体消化道吸收,碘的离子态主要包括碘离子、碘酸根离子、高碘酸根离子。能够被人体安全利用的碘元素主要以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碘单质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用于外科消毒的碘酒中不但含有碘离子,更含有约2%的单质碘,内服以后会对消化道产生腐蚀作用。据维基百科记载,口服2 -3单质碘即可给一个成人造成生命危险。正因如此,碘酒从来没有被推荐为补碘剂。

碘酒毒性太大,那么安全的碘盐呢?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是根据日常补碘的需求而非是出于抵抗碘131核辐射的目的而确定的。核应急专用碘化钾片剂量为130mg,相当于碘99mg。国家规定碘盐中含碘量为30mg/kg,按照成人每日摄入食盐6g计算,服用一片核应急专用碘化钾片所含的碘相当于一个成人550天所食用的碘盐中含的碘。另外,2007年世卫组织推荐的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0.15mg),按此计算,服用一片这样的碘片,相当于这个推荐摄入量的660倍。

碘片是核应急用的一种药物。注意,这里说的是应急,也就是说碘片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当维生素片那样吃的。碘摄入过量,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

心态之二:放射性碘131会污染海洋,购买碘盐可以预防核污染。

这里要明白几点:

第一,食盐里面的碘元素是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并不是原料中就有;

第二,日本的核泄漏,第一层防护壳部分融化之后,一部分碘131和铯137的放射性元素进入了压力容器中(第二层防护装置)。为了降低压力容器中的温度和压强,在通过阀门向外排气的过程中造成的核泄漏,到目前为止依然处在可控的状态,影响的范围不大,所以日本政府仅让周边20公里范围的居民撤离。即使这些核泄漏的放射性元素进入了海洋中,太平洋中的水实在太多了,洋流方向也并不朝向中国,所以大可不必担忧;

第三,碘131是种极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它自身就会迅速衰变,衰变以后变成没有放射性的氙131。衰变一半的速度在核物理上用半衰期表示,对碘131而言,这个时间是8天。就算海里面有碘131,八天后就少了一半,八十天后就变成了不到千分之一,考虑到海盐从开始生产到制备完毕再到销售中间经过的周期,绝大部分放射性碘到时候必然已经荡然无存。

第四,就算海盐真的出了问题,我国的食盐供应也不至于受到影响。我国内陆有大量盐矿与盐湖,由于井盐和湖盐开采成本低于海盐,这些年来海盐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在逐步下降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在新浪微博上提及,目前绝大部分食盐是来自地下1000-2000的井矿盐。即使全部停掉海盐的生产,这些绝不会受到福岛核污染波及的井矿盐也可以支持国内的食盐消费。

可见,碘盐防辐射这事绝对不靠谱,而担忧食盐被污染的则大可放心。倒是有两种人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种人唯恐天下不乱,无事生非;另一种人趁火打劫,唯利是图。  (参考资料:vivimice的文章:“盐”尽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