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放鞭炮
(2011-02-07 08:03:53)
标签:
正月初五放鞭炮迎财神开业大吉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今天是正月初五。在上海,你会感觉到这个日子比春节还重要。从初四的傍晚开始,家家户户都在鸣放鞭炮,一直到初五的早晨都不停歇,直放的满城的空气中都蕴含着“幽微的火药香”,整个城市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混浊了很多。
为什么整夜都鞭炮不停呢?大约有几层含义:
第一,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在上海,每年的正月初五都有抢路头的习俗。本来初五是财神的诞辰,但很多人以为接路头要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名曰“抢路头”。为争利市,很多人提前就开始“接财神”,所以从初四的晚上开始,鞭炮就响起来了。当然,有的人比较遵守过去的传统,认为一定要等到正月初四的子夜,备好祭祀用的各种物品,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对财神焚香礼拜,虔诚恭恭地迎财神。也有的人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认为要想发大财,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所以要等到别人放完了鞭炮自己再放。还有的人可能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跟着大家一块放鞭炮,图个热闹和喜气……不同的人心态不同,放鞭炮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整个城市彻夜不停的鞭炮声。
第二,送神回去。在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每天送上好吃的食品,有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要送祖宗“回去”了,燃放鞭炮请他们一路走好。
第三,农历新年开张。在过去,过年一般是指初一到初四这几天,到了初五年就算过完了,很多商店开始对外营业。这是农历新年的开端,经商的人们总要燃放爆竹,讨个吉利。虽然现在国家将年假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有一些商店要初六之后才开门,但也会在初五这天燃放爆竹。
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正月初五放爆竹,是为了“崩穷”,也就是将“穷神”赶走。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在商店开张的这一天躲避穷神,于是就燃放鞭炮予以驱赶,并把这天称为“破五”。唐代诗人姚合在《晦日送穷三首》中写道:“年年到此时,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
在我看来,今天的人们选择正月初五放鞭炮,大多数都是延续过去的传统,营造快乐的年味,给自己的春节生活增添一些喜庆的气氛。如果要询问放鞭炮的缘由,很多人可能除了“迎财神”这三个字之外,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如果你要是问他赵公明赵玄坛是谁,说不定还会问出一头雾水来呢。
春节的标志是什么?对联、爆竹应该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了。贴对联是一次性的行为,燃放爆竹则可以随性而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爆竹不再是奢侈品了。在吃饭上饭店、走亲访友的礼品直接从商店购买的情况下,最具有传统春节味道的节目应该就是燃放爆竹了。让心情随着礼花绽放,让快乐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升腾,让年味在“幽微的火药香”中弥漫,将祝福通过爆竹送到千家万户,何乐而不为呢?
正月初五的鞭炮声,还在噼里啪啦地响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