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想到的

标签:
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秦淮河玄武湖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南京,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非常陌生的城市。
说熟悉,是因为南京长江大桥,让我从小就知道了南京这个城市。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对访华的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每当我坐着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眼睛就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她两眼,心中也会涌出一份自豪感来。
因为爱人从小在无锡长大,后来全家又调到上海工作,所以这些年来,每年总在火车上来回奔波不停,无论是淮北与无锡、上海之间,还是上海到郑州之间,南京都是必经之地。有时候到安徽的马鞍山一带出差,常常也是先坐车到南京,然后再中转过去。
对南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5年的10月份。当时我在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附中任教,在7月份的高考中,学校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我是这届的年级组长。学校决定,给高三教师一次外出旅游的机会,而且可以坐一次飞机。这对我们来说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就是大学的教授出去,最多也就是坐火车的软卧,飞机是不能报销的。大家商量了之后,决定10月份到北京旅游。
在北京游玩的很尽兴,但坐飞机却非常麻烦,我们的周边城市没有机场,最近的就是南京了。大家决定,不怕麻烦,一定要尝尝鲜,不能浪费这次坐飞机的机会。于是决定订购从北京到南京的机票,到了南京之后再坐火车回淮北。等到机票拿到手后发现,7个人的小团队,竟然机票订的是两个航班的。我一个人先飞,其余的老师是后面的一班飞机。那天下着小雨,飞机在南京机场降落时,窗外的雨水因为相对速度的原因顺着舷窗往上流,让我很担心后面几个人能否顺利降落。还好,在南京机场等了他们两个小时,终于将他们等到了。
说非常陌生,是因为每次都是路过,没能住下来、静下心地来感受南京。在20年以前,我曾经到南京来旅游过一次,去过中山陵、莫愁湖和雨花台等地,但时间已经很长久,已没有多少印象了。到上海工作之后,有好几次到南京开会学习的机会,但阴差阳错的都没能成行。
上周有机会到南京开会,在那里住了一晚。给了我一个亲近、体验南京的机会。
晚上到夫子庙周围去逛了一圈,欣赏那流光溢彩的夜景,看秦淮河水静静地流淌。昔日刘禹锡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佳句,如今在乌衣巷和王谢故居里,已经很难寻到当年士大夫生活的足迹;过去夫子庙和江南贡院是读书、求功名的好地方,如今门前的招财树和周围店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已宣告,这里已经不再是书声朗朗的学堂或教条森严的祠堂,而成了名副其实的销金之地;“秦淮八绝”的小吃,像如意回卤干、状元糕、豆腐涝、糯米藕、桂花糖芋苗、蒸儿糕、铁蛋等,也没能给人“惊艳”的感受,不知是因为不正宗还是日益丰富的饮食生活,吃坏了人们的胃口;只有那南京桂花板鸭,一个个裸体悬挂着,让人看了忍不住口舌生津呢。
秦淮河与夫子庙夜景
坐着高铁到南京,除了票价让人不敢恭维之外,速度确实快了很多。南京到上海的直达高铁,只需要1小时15分钟的时间,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快捷。
提前从宾馆出来,在坐动车回上海之前,去火车站边上的玄武湖走了一圈。“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和青龙、白虎、朱雀共同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玄武”这两个字的实际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
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过去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历史上,像南京玄武湖这样命运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见,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规模也大幅缩小。
从玄武湖多舛的命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你会发现,昨天曾发生的故事今天又在一次次地上演着。如果我们的建设者和决策者们多一点历史的眼光和面向未来的长远目光,那我们的城市是否可以生长的更加健康些?
“玄武”之神
红梅迎着寒风含苞欲放
玄武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