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坛年度总结
(2011-01-22 07:36:13)
标签:
上海市物理专委会2010年会物理论坛总结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记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一)
今天上午9点,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合力》一书首发式,将在上海市建平中学隆重举行。在本次年会上,我将代表市物理专委会,就物理论坛的运作情况做一汇报。下面是汇报的主要内容。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上午好!
上海市物理论坛,是物理专委会从2008年启动的一项新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引导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物理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启动至今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声誉。三年来,提交论文的教师数量逐年提升,2008年有247篇,2009年有254篇,2010年达到了340篇。不仅数量喜人,论文的质量也逐年提升,体现出了我市物理教师的整体素养。
一届论坛的圆满举办,前前后后需要忙碌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文的征集。每年从暑假开始,物理专委会就通过各区县教研员,进行论坛的宣传和动员,组织一线的教师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围绕论坛主题撰写论文;第二阶段是论文评审。先由高中、初中各片的教研员交叉匿名评审,按照比例确定各片复评文章的数量,然后物理专委会组织专家进行复评,确定论文的获奖等第,举办物理论坛,并选送优秀论文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物理年会,进行论文的交流和评选;第三阶段是获奖证书的印制、优秀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对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论文,专委会还要进行指导,请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印出一本论文集,供一线的教师学习和参考。正是由于有如此多的后期工作,所以将每年论坛的证书颁发、论文集发送等工作放到年会上来完成。今天各区县教研员的手中,会有本区县教师获奖论文的证书,每一位参加年会的物理同仁,也都会拿到一本2010年物理论坛的论文集。在此,我代表物理专委会,向对论坛做出贡献的各区县教研员、各位专家、上海教育出版社、以及负责印制论文集和论文证书的上海交大附中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往年相比,2010年的物理论坛有了几个新的变化:第一,论坛有了冠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决定长期赞助我们的物理论坛,“上教杯”的冠名就是由此而来的;第二,主办方有了增加。原来的物理论坛,主办方一直是我们物理专委会,从2010年论坛开始,除了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之外,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物理教师专业委员会也成为本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专业学术团体对教师培养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第三,论坛的形式有了新拓展。前两届的论坛,采取的都是上午听教学公开课,下午设坛论道的形式。第三届论坛仍然沿用了这一形式,但在下午的论坛活动中,有了新的变化。将原来统一的论坛演化为合分合相结合的方式,先是专家的学术报告,然后分别以初中、高中教师为对象举行分论坛,给更多的教师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再合并起来听专家的论述,进行理念和实践的引领。
2010年的物理论坛,于10月21日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论坛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研究课。21日上午,同济一附中的两位物理教师同时开设了两节研究课,供前来参加物理论坛的教师观摩学习和交流。龚新宇老师开设的课题是《摩擦力》,由特级教师瞿东、王铁桦主持并给予点评;田军老师开设的课题是《动能定理的专题复习》,由特级教师张茂昌、张林主持并给予点评。
二是举行开班仪式。上海市农村物理教师培训者研修班于当天正式开班,研修班班主任是赵伟新老师,研究班的第一次课程就是全程参加论坛活动。
三是举办了初中专场和高中专场分论坛,分别由本次论文评审获得一等奖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是总论坛。由下列内容组成:
1)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先生做专题报告。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徐淀芳主任参加了美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考察团,纵贯美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走访了美国23家与教育有关的组织,考察美国科学教育课程的新动向。徐主任就美国科学教育的特点和观感,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报告从社会如何关心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制定、学校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等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教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比较,给大家打开了了解世界课程和教学的一扇窗。
2)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常生龙对论文评审工作进行了总结。本次论文征集,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21篇,三等奖论文55篇。获奖比例约为25%。获奖的论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围绕物理论坛的主题撰写论文;二是论文既有自己的亲身实践,又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三是论文抓住了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说作业问题、个性化教与学的探索、物理实验、创造性地使用学习活动卡等等;四是有相当一批论文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成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总结,这一点特别值得提倡。
3)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先生也在会上专题报告。他首先对物理专委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学术活动,并且不断创新表示赞赏。张民生会长认为,第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次大的科学发展,都是物理学领衔的,正是因为物理学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才使得其他学科和分支的发展成为可能。第二,在新的时代,要以创新来引领物理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真正体现出物理学科的本质价值。没有对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就有可能遗漏大量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最忌讳的就是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拔,发现所谓的苗子,这样做是非常有害的。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做的是将物理学科已有的知识,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去接受;接下来要让学生仰望天空,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展望未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设法让学生喜欢上物理。学生喜欢物理的前提是教师自己对物理学科的喜欢。
在论文的评审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论文题目太大,内容很少,头重脚轻,比较空洞;有的论文重复他人的研究,缺乏新意,甚至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之嫌;有的论文引用了很多新的、与课改相关的名词,但这些名词与研究的内容要么没有直接的关系,要么解释不清楚其内在的关系是什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组华丽辞藻的堆砌,华而不实;有的论文是有价值的,但内容和论坛设定的主题不相符合。这是论文没能获奖的几个主要原因。
新一年的论坛,仍将继续举行,我们希望在举办的形式、观点的争鸣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物理论坛,多出谋划策,一起来呵护它的成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