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的重要性

(2011-01-19 08:39:17)
标签:

教师选拔

教学优先

学校管理

国家课程

赋权学校

教育

分类: 海外短波

2010年,中国教育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了。在我国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教育上的同时,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都将目光关注到教育、关注到课程教学的变革上。 20101124,英国政府发布了《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白皮书,以“卓越”为价值追求,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最终目标,把教学作为提升国家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教师质量提升、学校管理、国家课程、新式学校体制创建、赋权教师和学校自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开启了英国未来五到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1.注重教师选拔

从国际视角看,很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最优秀的毕业生招聘到教学专业领域中。如韩国选拔前5%的大学毕业生,芬兰选拔前10%的大学毕业生。在英国的《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选拔最有潜质的人才从事教学工作”,所有教师必须具备三大核心领域的知识技能结构,即学科知识与学术准备、整体素质和计算能力课堂互动交往能力。从20129月开始,所有达不到英国本科二等学位乙等(即2.2学位)的学生不能参与教育部资助的教师培洲计划。

2.教学优选方案

为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对国家最优秀人材有充分的吸引力,白皮书把“教学优先方案”提到国家战略高度。选拔学业优秀、具有较高理想抱负的大学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将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吸引到城市富有挑战性的学校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教师。同时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另择”项目,即为非教学领域的、具有职业资格的、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成为教师的就业途径,该项目能够有效地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学工作,解决如数学和科学等关键领域的教师短缺问题。

3.加强学校管理

白皮书首先赋权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专业评判标准采取适当措施惩罚学生过激行为,如教师有权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将有破坏性行为的学生驱逐出教室,确保课堂纪律;并赋权教师查收学生携带的可能造成身心伤害的物品。另外,白皮书还强调,对学生指控教师事件的调查必须做到及时、公正、高效,以便更好地保护教师免受错误指控。

白皮书还赋予校长开除学生的最终决定权,并打消他们对遭受打击报复的疑虑。对此,白皮书讨划启动新的开除形式,即学校开除学生后,校长负责将被开除学生安置到另类教育机构(学生转介机构)接受全日制教育,并向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外,为避免校长滥用开除最终决定权,白皮书规定,学校必须对被开除学生接受另类教育质量负责,被开除学生的学术成绩将会记录到学校绩效考核中,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除事件,确保被开除学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4.改革国家课程

白皮书提出将改革国家课程,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设置自治权和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

国家课程应该明确所有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基本标准;教师应该熟知“如何教、如何有效传授知识、如何开启学生理解”的教学技能;为使课程回归生活,教师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课堂教学的自由空间,学生应有充分时间发展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白皮书更加强调中小学生数学和科学等战略性课程的学习质量的提升,增加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的专家型教师数量,通过政府资助计划支持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深度学习”。

5.赋权学校自治

学校自主发展是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白皮书强调,要增强“院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提升能力;消除不必要的外界干涉以及国家对学校课程、发展目标设置等方面不必要的规定;赋予学校自主设定发展目标、自由创新课程,针对每个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权利。“将更高自主权扩大到国家所有学校”是白皮书的优先发展目标之,并以“院校法案”形式确保更多国家优质学校向高度自治的“院校”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创办“自由学校”,满足家长需求。其主要使命是向所有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优质全纳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卓越教育。“自由学校”高度自治和自由的主要表现为:学校自由决定教职工薪金水平;更加自主地控制学校自身财政事务;在实施国家课程中享有高度自主权;自由变更学生在校时间;不受地方政府干预等。(资料来源:《上海教育》01.1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