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得了第一
(2010-12-13 08:32:42)
标签:
pisa测试上海第一学习评估项目阅读数学科学教育 |
分类: 我的心情 |
12月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公布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市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
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涉及范围最广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估项目之一,主要对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是否具有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等基本素养,并由此分析学生成绩与教育背景、学校因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其评估结果对多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评价项目始于2000年,之后每三年测评一次。每次从阅读、数学、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作为次要领域。2009年的第四次评估,主要领域为阅读,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参加测试的学生约47万人。2009年4月17日,经过科学严格的抽样,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了PISA测试。世界范围内的300个科学家对试卷进行了最终评估。
PISA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它评估的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ISA试题的阅读材料非常丰富,有私人信件、小说、传记,也有政府文件或公告,报纸上的招工广告等,测试时间为两小时。学生只需理解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无需特别准备。完成测试,学生还需完成一份问卷,内容涉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校的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策略等等。
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测试成绩最好:
首先,在阅读素养方面的表现
OECD的平均成绩为493分,上海为556分,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一,其次为韩国(539分)、芬兰(536分)、中国香港(533分),韩国、芬兰和中国香港成绩在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分布标准差小于OECD,差异比较小。
学生阅读素养分为7个精熟度等级:在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2.6%),5级占1 7.0%,具有明显优势,2级以下比例最低。
在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
男女生阅读表现差异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上海男生阅读平均成绩比女生低40分,OECD平均男生比女生低39分。
其次,与阅读表现有关的因素分析
1.阅读的参与度、学习策略都与学生阅读表现相关。
上海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OECD平均值为63%。
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
上海学生在学习策略运用中,概括策略指数为0.06,接近OECD平均值,理解和记忆策略指数为0.11,高于OECD平均值,但自我调控策略为-0.28,低于OECD平均值。
2.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影响学生阅读表现。
上海参加PISA测评的15岁学生分布在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就近入学,高中阶段学生经过分流,因而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大于初中。上海初中学生阅读成绩差异中,个人因素造成的占72%,学校因素占28%;初高中合计,个人因素占62%,学校因素占38%(OECD平均值分别是61%和39%)。这表明上海中学阶段均衡程度与OECD差不多,初中均衡程度则明显好于OECD中学阶段总体情况。
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学生报告的每周校内上课时间位于第14位,校外上课时间为第9位,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位于第12位,学生课业负担偏重。
将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财富、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文化资源等综合为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指数,与学生阅读成绩结合起来分析发现,上海属于“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成绩的影响低于OECD平均值”行列,说明上海质量高且均衡,总体上教育公平状况优于大部分PISA参与国家和地区。
第三,数学、科学素养表现
上海学生数学、科学平均成绩分别为600分和575分,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均位居第一。男女生的数学、科学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
一直羡慕芬兰的教育,因为芬兰在PISA测试中一直有优异的表现,几次得第一,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是很重。没想到上海第一次参加PISA考试,一不留神就得了第一。虽然拿了第一,但似乎高兴不起来,有几个原因:
第一,芬兰是全国的样本,我们国家是拿上海作为样本。一个国家的教育和一个城市的教育无论从投入、管理、体制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参与测试的65个国家中,只有上海、香港、澳门、台北是以城市的身份参与的,相比之下名次都比较靠前。
第二,芬兰的高质量和上海的好成绩之间,所采取的教育路径有很大的差异。如上所述,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孩子们获得这样的成绩所走过的路程不是“低碳”的,既不健康又缺乏可持续性。如果说PISA测试的成绩可以证明上海教育的最终结果的话,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切切实实地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
第三,即使在阅读成绩遥遥领先的情况下,也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之一是“上海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这表明了上海学生的大部分阅读材料是老师直接提供的,而非自己搜集而来。另外,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中,上海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为-0.28,低于OECD平均值。”这也说明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自我管理自己的阅读,阅读成绩突出可能与学生平时在各学科作业中做了大量的阅读题有关。问题之二是男生的阅读能力明显低于女生,“上海男生阅读平均成绩比女生低40分”。尽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如何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也是有待破解的难题。
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不妄自菲薄;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沾沾自喜。或许这更有助于上海教育找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