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纪行之六:亚洲联合二馆

标签:
上海世博会亚洲联合二馆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pplong的博文“教学为什么会失败”发表于10月23日的《教育时报》上
29日晚上,看了世博会闭幕式的彩排之后,看着离闭馆还有一点时间,走马观花地在亚洲联合二馆进行了一番浏览,对六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了一些概况式的了解。
一、约旦馆
约旦馆展示的主题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通过“历史、现代、未来”三个主要展区揭开了约旦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约旦绚烂多姿的历史遗产和博大悠久的社会文化。
进入馆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约旦最著名的佩特拉古城,展馆通过图片和模型等全景展现“玫瑰红古城”的恢弘气势。2000多年前,纳巴特人在陡峭的岩壁上雕凿出神殿建筑、丧葬祭堂、岩石浮雕,可容纳3000个座位的一世纪早期剧场、罗马式宫殿坟墓以及女儿宫……、宏伟的建筑以及鬼斧神工的水坝与水道工程,让人惊叹不已。纳巴特王国矗立了数百年之久,成为连接中国、印度、阿拉伯南部、埃及、叙利亚、希腊及罗马的枢纽。直到后来被罗马所灭。
馆内还展示了约旦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约旦人民安宁健康的生活,例如约旦港口城市亚喀巴,如今已“蜕变”为重要的商务和休闲之城,还有阿杰隆山脉东部的“七山之城”――约旦首都安曼,从一个毫无生气的蛮荒之地,“改造”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聪明的约旦人利用家门口的死海之盐制造了肥皂、沐浴乳、浴盐等美容产品。排毒、养颜、恢复青春的字眼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
约旦馆的沙画最具特色。几种不同颜色的沙子,经过约旦民间沙画艺术家的神奇“点拨”,只消几分钟的功夫,就在瓶壁上显现出苍茫大漠、青色远山、蓝天白云、骆驼飞鸟,富有中东风情的沙画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
约旦馆
二、阿富汗馆
阿富汗是一个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区”。场馆主题为“阿富汗——亚洲的心脏,机遇与资源之地”。该馆的外形仿造阿富汗历史名城赫拉特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外墙镶嵌着蓝色、绿色的瓷砖,光彩夺目,将参观者带入了“东方之夜”的故事中。
馆内的“拉希米收藏展”,内有四百多件罕见、独特的展品,如1850年中亚地区的传统钵,刻画着丰富的民族图案;乌兹别克拉凯刺绣的马毛毯,等等。牧民帐篷、家居用品、古董地毯和纺织品、传统的银制品、珊瑚和宝石等,讲述着阿富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馆内的“市集”区有精美的阿富汗手工艺品、坚果和干果、珍宝、纺织品以及各种香料和药草等。不少游客还会被馆内的“传统纹身”工艺所吸引,让工作人员在自己的手臂上描画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花纹,“亲身”体验阿富汗的文化。
近年来,阿富汗是一个不平静的国家。能够参加上海世博会,对阿富汗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
阿富汗馆
三、巴勒斯坦馆
对于生活贫困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橄榄树是当地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被视作祖祖辈辈传承的“财富之树”。被称为“橄榄之城”的巴勒斯坦,在本次世博会中展馆的外墙以巴勒斯坦国旗为主要元素,馆门仿造耶路撒冷城大马士革门风格设计,展馆里背景墙借助圆顶清真寺和圣墓教堂的模型勾勒出耶路撒冷城著名的天际线,展馆前庭最显眼处的阿拉法特头像则是由无数张反映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各种细节的小幅照片拼贴而成。
耶路撒冷素有“石头城”之称,全城多为石材建筑,石材颜色淡雅、纹理优美有致。到巴勒斯坦馆,一定要到耶路撒冷城的模型那里去看看。三四平方米大小的城市模型,竟然是由千千万万个贝壳组成的,而且做得就像光滑的大理石。展馆内用实物和图片介绍了这座圣城的历史、文化,使观众能近距离感受到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在“诺亚方舟”的古老神话中,一只鸽子衔回一根青绿色的橄榄枝,预示着洪水渐去,万物开始复苏。从此,橄榄枝成了和平的象征。然而,传说中的迦南由于长期的巴以冲突,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之树”见证的却是战火和掠夺。衷心希望巴勒斯坦能够走向和平,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祥和安定。
巴勒斯坦馆
四、叙利亚馆
大马士革古城、帕尔米拉古城、倭玛亚清真寺……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历尽沧桑,几经兴衰,“古迹之城”的称号当之无愧,在城市和建筑上叙利亚人值得展示的东西实在太多。但走进叙利亚国家馆,看到的却是一幢三代同堂的普通民居。
“通过三世同堂的庭院建筑,展示叙利亚在城市发展中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也展现出古老都市最具活力的一面。” 黄白黑三色的建筑,缠绕窗台的玫瑰花枝,带有喷泉的花园庭院,参观者仿佛进入了一户整洁温馨的叙利亚居民家中。
叙利亚在建造传统民居方面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天然资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参展的民居建筑均由上下两层构成,从房屋最上端敞开的拱顶用于采光、换气和降低湿度。当水池喷水时便会发出如音乐般美妙的声音,与周围的动植物一起营造鸟语花香的氛围。
阿拉伯史书记载:“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上,大马士革必与它齐名。” 大马士革老城区呈椭圆形,民居坐落在由城墙、街巷、店铺、清真寺、浴池、客栈等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中。民居外部几乎是封闭的,有高高的围墙与外界隔绝,而内部则是开放式的,宽敞的露天庭院,种着玫瑰、茉莉、柠檬等,泉流汩汩,鸟语花香,好似进入一个世外桃源。
叙利亚馆
五、也门馆
阿拉伯半岛可分为“沙漠阿拉伯”、“岩石阿拉伯”、“阿拉伯福地”三部分。也门属于“阿拉伯福地”。
也门地处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年里的大部分季节,这里潮湿而炎热。《一千零一夜》中那些航海、贸易、探险的故事,就曾是古代也门人生活的写照。
走进也门馆,感到就像一个大集市,特别是临近闭馆,各种商品大甩卖,给人一种闹哄哄的感觉。不过,如果您静下心来细看,会发现在热闹表象下,整个集市被包围在一片城市模型中,红色砖楼和带半圆形装饰的窗户,宛如置身也门的古城之中。那些静静展示的古城建筑和精致手工艺品,无不显露出这个国家拥有的灿烂文明和辉煌艺术。
也门馆
六、巴林馆
据地质学家考证,巴林原是阿拉伯半岛东海岸的一部分,由于长期的地理结构和地质板块的变化,它渐渐脱离了半岛,像一叶孤舟,游弋到东边的海面上。
巴林实在太小了,据说如果不堵车的话,只需40分钟,东西更是用不了20分钟便可走个遍。全国的总面积大约690平方公里,大小岛约有36座,首都所在的巴林岛最大。这个国家历史上又是海湾地区有名的珍珠采集和贸易中心,在发现石油之前,采集天然的海洋珍珠制作各种精美的首饰,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海湾珍珠”的美誉因此得名。
不要看国家小,历史却悠久,文明亦灿烂。历史上,巴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巴林人驾着船到过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沿岸的许多有名的港口。众所周知,腓尼基人是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族群,曾经掌控地中海地区的海洋贸易长达3000年之久,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文明,对人类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不少专家认为,巴林人就是腓尼基人的后裔。
“巴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两个海”,因为巴林周围的海与世界其他各地的海不尽相同,流入这里的幼发拉底河水是甜淡而清澈的,在相当大的海域内形成了一个难得的淡水区域,也就构成了海中有海的奇特现象。
巴林展馆外墙装饰成古典建筑造型,内部构造灵感来自牡蛎壳的弧线。展示主题是“小即是美”。精心布置的文物复制品和各色珠宝,以及视听片段、触摸式互动技术,向游客讲述了巴林的灿烂修久的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发展,以及充满朝气的未来规划前景。
巴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