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的作用
(2010-10-29 08:04:14)
标签:
教导处工作重点年度课程方案教学环节管理研究课题身体力行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在学校里,教导处是相对较忙的一个机构。教务处相关人员平时所做的事情,主要涉及三大板块:
第一,学校日常教学事务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用书、教师的教科书的预订和分发,平时各种讲义的印刷,学生的学籍档案,考试期间的所有考务工作,组织学生和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等等。
第二,学校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工作。每个年级学校课程的设置、每个学期教师任课的安排,每个班级的课表、三种类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学生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意见反馈,等等。
第三,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布置落实近期的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或者技能方面的评比;协助教师或者学生参加高级别的教学大赛;组织开展教研组评优活动;接受上级教研室布置的相关工作,并在教师中加以落实。……
把这些事情处理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教导处的主要工作不应该仅仅是这些。最近这几年,大家一直都在谈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这“三力”建设,教导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一个“三力”融为一体的机构,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既要能够给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供建议和支撑,也要能指导教研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能在一线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新课改的理念和行动计划。
这样看来,教导处需要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重新的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自己的核心作用:
1.协助校长制定学校的年度课程计划
课程是学校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和沟通的载体。国家的课程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不一定完全贴合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因此制定学校年度课程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来规范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学校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校长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之后,教导处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设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学校的年度课程计划主要包括如下要素:学情分析;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的总体目标;开设的课程类型;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安排;教材的选择或者编写;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课程的评价与反思……。教导处编制的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应当是比较具体的,要让教师看了之后明白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在学校整体课程中的位置,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协助学校实现课程预期的目标。
2.加强对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和把控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这教学五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控。
不同的学校,在对教学基本环节的认识和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教导处在教学管理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有的学校教师备课问题比较多,在备课中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不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经常出现偏差;有的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存在缺陷,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趣难懂,思维杂乱;有的学校在作业的实施上讲练脱节,不注重学生思维层级的提升,重复操练;有的学校在对学生辅导的环节上缺乏章法,不能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缘由,对症下药;有的学校根本就不知道要进行课程实施的评价,教师教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之后,给教导处提供一份学生的成绩册,就算完成任务了……
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控,要找到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并带领全体教师就这一问题展开实践和研讨,探求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木桶理论”,不断地补短的过程,也就是让“木桶”的容积尽快增大的过程。每解决一个“短板”,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就会上一个台阶。
3.引导教研组以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
不同的教研组,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教研组大都是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建品牌;有的教研组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本领亟待提高;有的教研组有几个有思想的教师,大家观点不一致,相互之间水火不相容,如何形成一个团队是当务之急;有的教研组缺乏主心骨,几个教师水平差不多,在一起“萝卜烩萝卜,烩来烩去还是萝卜”,需要培养学科带头人……
面对各不相同的教研组况,简单地给他们提共性的要求是不合适的,要根据教研组的实际,积极引导他们确定教研组的发展方向,找到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并确立课题开展研究,寻找突破的良方。
我在一所中学任职期间,曾指导学校教导处开展过为期一年的“教研组建设年”活动,建设的重点包括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以及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瞄准教研组薄弱环节或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全体教师的录像课网上展示和板书网上展示活动;……教导处还联合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定了教研组评优的相关条件标准,对开展教研活动非常主动积极的教研组给予奖励。很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4.站稳讲台展示风采
除了专职的教务员之外,教导处的负责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教学能手,在学科教学或课程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专业才会有地位,有地位的人发出的声音容易被一线的教师所认可,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成为教导处的管理者之后,仍然要坚持上课。一方面通过上课了解学生当下的心态和学习状态,为自己教学管理上的决策提供判断的依据;另一方面以身示范,要求其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守的行为,自己率先做到,并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