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师谈心
(2010-08-27 11:56:02)
标签:
教育梦想课堂实践终身学习教育 |
分类: 我的心情 |
8月26日下午,虹口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区教育局工会等联合举行活动小结会,邀请上学期参加区课堂教学技能评比活动获得一等奖的76位教师(包括基础教育的各学段、各学科)参加。看到这样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队伍,心里非常的高兴。在座谈会上,我即兴做了一个发言,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提醒青年教师应关注的三个方面。下面是会后回忆整理出来的发言要点。
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我毕业之后,分配到自己求学的大学附中。这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我也很自然就成了“元老级”的人物了。这使我很感惶恐,因此就订阅了所有适合中学物理教师阅读的专业杂志,和主动和市教委的教研员联系,让他多给我一些机会,或者举行公开教学,或者带我出去见见世面。
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让我感到有些文章自己似乎也可以写,于是就有了一个目标或者梦想——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为此,在教学之余,开始了自己撰写教学体会的历程。写好一篇文章,就投给一家杂志社,但每一次都杳无音讯。就这样一直写了七年,积累了厚厚一叠誊写工整的稿纸。终于,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发表,然后一发而不可收。
后来又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有一篇文章能在全国的研讨会上获一次等第比较高的奖项。为了能和他人学习,有十多年的时间,我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全国性的物理教学研讨活动,偶尔也会投一篇文章给组委会,获得一个二等奖、三等奖之类的证书。为了能够做得更好,我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终于在工作14年之后,连着获得了4项全国教学论文评比的一等奖或特等奖。
我20岁成为一名教师后,就给自己确立了发展的目标——上出具有自己的风格的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工作十年之后,我因此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接下来的十年,我将目标确定在课程建设方面,着力探索研究型课程在学校的实施,终于在40岁的时候,因为物理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而荣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断明确前行的目标,在工作中躬身践行,是实现目标、放飞梦想的必由之路。
其次,好教师都是在课堂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基础教育阶段绝大多数知名的教师,都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能手,都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上有个性、很出彩而被“伯乐”发现并一步步推举出来的。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位名师,一定要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要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来自不同的学科,承担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学期中,应该设立几门课程最为合理?每门课应该上多少节课最为合理?一个学生每天的时间,是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剩余的时间应该由两部分来完成,一部分是学习时间,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后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另一部分是闲暇时间,也就是给学生预留的发呆、群体或者个体游戏、读书玩乐等的时间。闲暇时间最能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智慧火花,让学生萌发创新的意识和行为。如果一个学生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时间所占据,孩子将会成为学科知识的奴隶,在这样的境况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也要关注学生课后的生活状态,由此确定课堂的内容、进度以及作业。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少讲两个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否会产生大的影响?我自己在中学阶段,有很多课程都没有学习过,但很显然没有影响我的发展。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课程的作用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学科知识并不重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传授给孩子们的很多知识,不用等到他们离开学校,可能已经过时。课程是一个载体,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同一话语体系下进行互动、沟通的媒介。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理解世界、适度地改造环境的途径和方法;知道一种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可能状态,加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理解;知道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和方法,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之中找到原型或应用,从而学会将学校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最终融为一体。
学科知识并不重要,还带来一个命题,那就是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几年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很多习性就会和这个班主任很相似。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身教”的作用。在所有的工种中,教师的师德规范要求最高,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教师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那首先就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用真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感染学生,影响他们。
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课堂上的座位排放与团队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教师非常精细地总结解题的思路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关系;比如说每天的作业训练与学生知识提取能力的关系;比如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课程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能加深我们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促使我们尽快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
第三,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学习者,通过学习来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前列。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会看样学样,教师自己除了教书之外不再做学习方面的事情,不能经常就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让学生热爱学习是蛮困难的。
教师向身边的人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身边的每一个教师也是自己学习的对象。我积累了很多经典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在听课或者上课的过程中,从学生和教师那里发现并提炼出来的。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方面对自己的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触动和帮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千万不要浪费。
教师要向专家学者学习。牛顿有一句话非常著名:“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很多教育实践,专家可能已经有了实践的经验,如果自己再去瞎子摸象般的走一遍,会非常浪费时间。专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指点迷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
教师向书本学习。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教师自己不读书,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来。”向书本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书本、文字这一媒介,走入可能从未谋面的一个专家的内心世界中去,和自己心仪的专家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从中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位置。我一直坚持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四年多的时间,读了240多部著作,自我感到收获非常大。养成读书习惯,会让自己受益终生的。
凡事坚持最难,但成功往往就是因为比他人多坚持了一会。希望大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心思教,潜心铸学,坚持每天写教学日记,坚持学习和读书,坚持课堂教学的改进,假以时日,你们一个个都将成为了不得的人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