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送奶工带来的启示

(2010-08-04 16:24:56)
标签:

送奶工

责任心

纯朴和诚信

没有偏见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一、送奶工王秀珍

繁华的城市里,有无数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的辛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辽宁沈阳市辉山乳业公司铁西送奶一站38岁的送奶工王秀珍,就是这样一位劳动者。她以自己的诚信和敬业,感动了辽宁沈阳500万市民,也感动了她所在的沈阳辉山乳业公司。

去年1129日早晨,正在送奶的王秀珍突然接到老家电话:“父亲因病去世了。”虽然悲伤至极,但她还是强抑悲痛将剩余的牛奶送到订户家中。送完奶后,王秀珍马上赶到火车站,准备回老家料理父亲的后事。

王秀珍一边等车,一边写下了165张“请假条”,交代17岁的儿子李斌“别忘了贴”。当天晚上放学后,李斌拿着订户资料,挨家挨户爬楼梯张贴。“对不起,我爸死了, 1130126停奶,127送奶。送奶工!”每个订奶户看到这个“请假条”,心里都特别的感动。

2008年,王秀珍成了沈阳辉山乳业公司的送奶员,每天凌晨230分她就起来挨家挨户送奶,无论寒暑,没日没夜,没节没假。公司对送奶时间没有规定,但王秀珍要求自己必须在清晨730分之前送完。“一个是我以前白天要兼职;还有就是人家订了奶,都希望早餐时喝上,如果送得不及时,就耽误了人家。尤其是酸奶,当天喝最有营养。人家交了奶费,我必须最早时间送到,这是我的承诺。”

两年来,王秀珍送奶只耽误过14天——父亲病重7天,去世7天。其他时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暴雪酷寒,王秀珍从未耽搁过。

 

二、送奶工金友生

729凌晨,在上海,送奶工金友生的名字也被大家记住。

清晨4点多,金友生在送奶时,不小心踩到玻璃,右脚跟腱几乎被玻璃割断,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想送完奶再去医院,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昏迷。

金友生被送入医院后,利用手术前后的间隙,默写了一份细到不能再细的订奶清单——2张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200余家订户所订的300来瓶奶,甚至逐一标注了特定客户家的奶箱地址:“11501,特浓×1,放在铁门窗上”、“51-103,信箱上面一尺,畅优×1……金友生说,因为送奶时间久了,每户住户的要求都印在脑子里,他写下来可以进一步方便根据奶站档案送奶的同事。

30日一早,根据金友生写的订奶清单,金的哥嫂和奶站其他同事帮他完成送奶任务,虽然金已经写得足够详细,但要像他那样,在太阳升起前把300余份鲜奶准时送达,对新手来说依然非常困难。这时候,金友生的妻子,41岁的何秀巧提出,自己曾和丈夫一起去送过奶,知道真南路对面还有两家客户的奶没有送到,她想替丈夫去送。没想到出门不久,一辆摩托车突然逆向驶过,把她当场撞倒。摩托车逃走了,何秀巧瘫倒在路边的石阶上,左腿鲜血直流。

……

 

两位送奶工的感人故事,一个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的,一个是在上海的《新闻晨报》上读到的。前些天看到王秀珍的故事时,就想写几句话,但还没来得及,就又看到了金友生的故事。我有几点感受:

第一,每件工作,只要有责任心,就一定能够做好。杜威认为,责任心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事靠得住,不会耽误;二是无论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利害难易如何,自己既然已经答应做了,就一定会将他做好,不会推诿给别人。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除了天灾之外,接连不断地发生人为的灾难事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心的缺失。两位送奶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责任心,应该如何负起自身的责任。

第二,真诚老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城市而言,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对国家民族而言,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而一旦诚信缺失,危害甚大。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掉生存之根,城市就会失掉发展之机,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

现在我们的社会,最常看到或者听到的,就是哪些失信于人的事情,诚信缺失,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危机。王秀珍和金友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诚信仍然在我们身边,中华的传统美德依然通过王秀珍和金友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第三,要用无偏见的眼光,对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一群体。在一座座城市光鲜宜人的背后,在一座座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总会有那么一群人——耸楼盘上的建筑工,光洁干净路面上的清洁工,披星戴月的送奶工……用自己默默的劳动很真诚的付出,为人们营造出平安、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才是这个城市中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一座感恩的城市,也应该给予这些普通劳动者更多的回报和关爱——一座温暖的城市,一个温暖的社会,理当如此。

现在的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时在培养学生形成偏见。教学内容的学习,教什么考什么,让学生不能去想别的东西,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价值观的培养,动不动就是草鞋和皮鞋的问题,外企和本土企业的差距……一个对社会阶层充满成见的人,是不可能深入到这个群体之中去的。不深入到他们之中,就不会切实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会想到他们,社会和谐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旅途三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