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一丹谈如何说话

(2010-07-27 08:07:59)
标签:

主持人

说话艺术

文话白说

白话文说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说话?敬一丹有这样三句话:文话白说、白话文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三句话来源于她的三段经历。

先是文话白说。敬一丹以前在经济半小时时,有一次去采访农村信息产业化的问题,被采访的对象是农村分会的会长,她问道,你这一个分会辐射多少会员?会长是一个农民,没有读过多少书,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辐射,所以一脸茫然。敬一丹赶紧改口说,你这一个分会有多少人。那个农民一下子就知道怎么回答了。

第二是白话文说。有一个郑州的盲人孩子,失明之后父亲跟他妈离婚了,母亲一直带着他。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体育节目主持人。母爱非常伟大,一边在大学里面做后勤工作,一边天天听体育新闻、看体育节目、看体育报纸并念给孩子听。后来这个故事让郑州台的领导知道了,这个盲人孩子也就真的成了一个体育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知道这个故事后去采访他,有一组镜头拍他在演播室播节目。敬一丹问他每一天是怎么进演播室的,孩子的妈妈说,我把他牵进来,引到这儿坐着,别人说开始他就开始说话,哪儿都不能碰。敬一丹跟他妈妈说,能不能让这个孩子摸摸话筒和调音台。她说的是,妈妈转过头对那个男孩说,孩子,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儿的环境吧。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学历不高的妇女,竟然能说这样的话,敬一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敬一丹说这一句话她记了一辈子,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主持人要学会艺术的运用语言。

第三句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敬一丹跟着心连心艺术团下乡,老区人民文艺活动见得特别少,所以特别激动。敬一丹问一位老乡,你们想看什么节目,我给你播。大爷说了一句话,什么节目都是好节目,敬一丹觉得很心酸。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央人民电视台台长杨伟光一听,马上要了两张票,下乡送给大爷。一个部长给一个农民送票是一个热点,很多记者跟着去了。杨伟光把票送给了这位大爷,大爷说不出话来,只是千恩万谢地感激在脸上。有一个记者在现场说了一句话,大爷,给你送票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台长,大爷没有表情,因为大爷家根本没有电视,就更不知道中央电视台的台长了,杨伟光就很尴尬。另外一个记者又说了,给你送票的是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副部长,这个大爷还是没有表情。敬一丹马上说,大爷,给你送票的人是我们这一群人里面最大的官,大爷这下听明白了,再次千恩万谢。

 

用这三句话来衡量教师的教学,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第一,文话白说。是对教师学科内容处理的要求。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对大量的生活经验提炼加工,进行分类处理之后的知识体系,用一套学科特有的言语来表达,包含着一个个的学科概念和规律。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前,有的是生活的经验,缺少的就是这些概念和规律,以及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直接从概念出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文话”,必然导致学生的一脸茫然。教师要有将学科的语言翻译成生活语言的能力,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之际建立起关联,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白话文说。是对学习结果的追求。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建立起一个个的概念,搭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使教学仅仅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或者说“情境”的层面。在借助情境让孩子们知道概念的“来龙”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去脉”,促进学生自己去建立概念,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学科的规范语言来表述概念,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去解释相关的现象。

第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用教育学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班级的学生虽然坐在一起,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差异明显,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表达问题的方式、倾听的方式和途径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人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讲他们能够听懂的话,以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

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与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努力做到“文话白说、白话文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助于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