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年高三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2010-07-05 11:48:05)
标签:
高三教学静心思教计划周密教学改进减负增效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全区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到还是有不少可以总结的地方。
一、几点经验
1.静心思教,潜心铸学
借着全区各中学去年下半年度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教育局党工委、教育局在系统内部积极营造“静心思教,潜心铸学”的氛围,狠抓干部的作风建设。各个学校的党政领导和教职员工,都以打造教育强区为己任,勇挑重担,自我加压,立足岗位,积极进取。不少学校的校长,亲自分管高三工作,深入教学一线,聆听学生的呼声和教师的心声,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使得整个高三工作平稳有序。
2.计划周密,抓紧抓早
从去年的六月下旬开始,区教研室就对全区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整体的部署。在新学期召开的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教研室拿出了高三全年的教研活动安排,对整个一年的基层调研、教研活动等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个高中学校制定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一年的工作心中有数。高三的二模考试结束之后,面临着临近高考这一阶段假期多、填报自愿分心等不利因素,教研室又要求各个学校制定每天的工作安排。一份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和安排,使得学校以及教师心中有数,做起事来有条不紊。
3.教学改进,点抓得准
优秀教师的经验很难被复制,是因为课堂教学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教学效果受到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特质、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有一点是很容易做到拷贝不走样的,那就是作业。
在上一学年中,我们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为抓手,要求教师切实改进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有:设立作业研制的项目,聘请相关专家、学科中心组成员一到参与作业的研制工作;开展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调研,了解当前学校在作业布置、练习、讲评等环节上的具体做法,并提出改进意见;以试卷讲评课为抓手,开展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作业反馈三者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同时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让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获得感悟和提升。
4.以我为主,减负增效
教研员和学校的高三教师,不受市面上纷沓而至的各种教辅资料、模拟试卷的影响,坚持按照我区学生的特点,编撰教学内容和作业,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指导一线教师的过程中,教研员不是简单地向大家提供各区的模拟试题,而是对这些试卷进行分解处理,找出其中有价值的试题,推荐给学校,让学生去做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极大地缓解了学校盲目做题的态势,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习惯的养成。
二、存在问题
1.感觉良好,拒绝外援
部分教师,自我感觉很好,总以为自己总结积累起来的那一套东西最好,不肯接受教研员、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高考的实践检验,他们的这些做法是有问题的。
每一届学生都在发生变化、每一年的考试要求要在进行调整,教师要“以不变应万变”,必须要具有非常高位的学科教学思考,对学科教育中的思想方法、核心知识等有准确的把握,并能让学生学会学好。问题是,这些老师并不具有这样的本领,总以为自己的最好最多只能称之为“夜郎自大”。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团队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整体的效益。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为这个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心无偏见,才能够虚心接受他人好的方案和建议,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偏见,应该是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但这非常难,因为教师自身就有很多“偏见”。
2.理科教学,仍有缺陷
相对于文科教学,我区的理科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的发展不够均衡。这涉及到专业引领的问题,也有学科教师自身的传统、对学科教学专业化的追求等。根据木桶理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补上这个“短板”,让我区的学科教育整体实现高位均衡。
3.学校管理,还有空间
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不少,但要求过后检查落实的不够。教师已经知道了领导的一些套路,所以有些要求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地加以落实。我自己在部分学校听课中,已经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管理上的漏洞,并和学校进行了沟通。虽然学校做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前期的教育教学还是受到了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切实将减负增效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有不小的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