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项目研讨
(2010-06-12 12:41:53)
标签:
电子书包学习革命建设路径项目研讨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前几天,有一个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口头答复市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上海将在5年内在全国率先推广电子课本,孩子们有望告别笨重的大书包时代。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区就已经开始电子书包的试点工作。今年的 4月1日,以“新技术 新思想 新跨越”为主题的“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研讨活动”在我区丽英小学举行,期间展示的“电子书包”教学示范课,引发了与会人员很大的兴趣。
在积极推进试点的基础上,我区又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内的探索与实践,拟于中国电信、英特尔公司合作,共同推进电子书包项目。6月11日下午,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就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举行论证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先生、虹口区人民政府华东平副区长、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倪闽景处长、李如海副处长、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等也一道参加了项目的论证活动。
大家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为什么要推进电子书包项目
1)从低碳的角度考虑。
经统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上海的学生一共要使用213本教材(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73本、82本、58本),一共花费1750.36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课外练习册、参考书、字典和词典等教辅书籍,花费又要增加很多。电子书包的造价并不比传统课本贵,更重要的是,它节省了大量纸张、印刷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
美国加州从去年9月开始,宣告了印刷课本时代的终结,条件成熟的中小学已全部使用电子课本。做出这一抉择的缘由,就是因为学生的课本是由政府买单的,纸质课本成本很高,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明确提出要研究电子书包,以便未雨绸缪,应对数字化时代对出版和印刷行业的冲击,提早思考产业的方向转移。
2)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
现在学生使用的电子书包,大小不过两个巴掌左右,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已经发展到可以采用书写的方式输入文字和图像,以及各种理科的符号,需求方面的技术支撑不成问题。如果大批生产,电子书包的售价估计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低,一般的家庭都能承担。
3)从未来教育的趋势考虑
当下的年轻人正在进入“围脖”时代。当下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通过手机将文字或者照片立即传递到微博上,他人在微博上的评论,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到手机上,以便进行及时的互动。要不了几年,手机→互联网→手机之间传递的将不仅仅是文字和照片,更多的将是现场的同步摄像。
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相互讨论、从多种渠道、多个专家那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将取代现在的一门学科固定一位教师的现状。而电子书包正是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终端、载体。
2.电子书包可以带来什么
1)丰富的教育资源
麻省理工大学将1000多门课程全部上网,供世界各地的人们无偿使用。这样的一个举措,给其他著名大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优质的资源在网上,学生可以不用等着身边的教师讲,只要点击进来,就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其他学校的名牌教师。这将有可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很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方便,故意不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的内容。当下的很多课堂,学生上课之前基本不知道学习内容。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电子书包提供的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环境,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教学原则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2)新颖的教学方式
电子书包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电子书包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即时沟通的反馈。在课前,教师布置预习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哪些人进行了预习,哪些人没有进行预习;可以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在理解上有偏颇。在课中,教师不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理解上存在偏颇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可以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效益都得到提升。在课后,电子书包为作业系统提供了作业的及时检测和反馈练习,教师不用一本本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就能立即获得学生作业处理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可以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分析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逐渐建构起来了。
3)有效的课堂管理
电子书包可以实现学习活动记录、作业情况统计与反馈、学习活动评价等多种学习管理功能,这比传统的课堂观察手段要先进、及时的多。强大的课堂学习管理功能,也会带来评价方式的新变革。
3.电子书包建设的四个关键
第一是终端选择,也就是学生学习电脑本身。它像是一个书包,又是一个移动的即时交流平台。10年前,新家坡就开始启动集存储、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书包工程,电子书包还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并能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新加坡等地的实践经验、我们自己的实践探索,将为今后的终端建设提供思路。
第二,建设与终端相连的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庞大的、基础性的工程,需要电信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要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络,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专家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成为现实。
第三,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首先需要教师、学校打破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要将这些资源上网,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第三要有课程资源建设的队伍,对不同教师、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甄别和选择,确保上网的资源都是优质的。
第四,数字出版业的跟进。有一些教育资源可以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也有一些则需要采取购买的方式获得。数字出版业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而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