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牡丹有关的一个故事

标签:
牡丹花开募捐活动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说起牡丹,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故事。
刚到上海来不久,老家的一位好友过来看我,送我一幅国画——《牡丹图》。画已经装裱好了,卷起来用一根绸线扎起,交给了我。我对国画没有研究,因此不知道这幅画的价值,看着这幅画连个安放的盒子都没有,就按常理推断不会很贵重。欣赏了几次之后,就将它卷起放在我的书房内,一放就是好几年。
05年的9月,杨浦区青联组织我们这些委员们开展募捐,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捐款。要求我们每人都准备一些有特色、有意义的物品,定好底价,给大家相互拍卖用。我在家里翻了好一阵子,找到了这幅《牡丹图》,就交给了青联,作为拍卖的物品之一。负责此项活动的联络人问我起拍价定为多少,我表示自己也说不清楚,请他们自己确定好了。
到了拍卖会的那一天,我才知道这幅画成了当天拍卖募捐会上最贵重的一个物品。青联的联络人非常认真,根据画上的作者签名,查到了这位作者的身份,有不少的头衔,在国画界画牡丹方面还是小有影响的一个人。考虑到青联委员大都比较年轻,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一下子拿不出很多的钱来,所以组织者商定,将这幅的底价确定为2680元。
说实话,知道这幅画的价值之后,我还是有点后悔的,早知道这样,应该自己收藏着才是。不过很快就释然了,对于一个不懂得国画的人来说,将这样一幅画放在身边实在是太浪费了,也让这幅画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将它捐出来,一方面可以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募集一些资金,另一方面也为这幅画找到了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举两得啊。
拍卖开始,拍卖师介绍了这幅画的捐赠者和画本身的特点、价值后,大家开始轮流举牌。从2680元开始,每次100元加价,到了4080元还停不下来,后来改为50元一次加价,一直喊到4280元,最终成交。就这样,这幅《牡丹图》找到了新的收藏者,我也算是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募集了4280元的资金。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看到一位青联委员提供了一枚首日封——戴安娜王妃和查理斯王子的结婚纪念首日封,就加入了拍卖的行列,几次举牌,最终以500元的价格拍到了这枚首日封。单从物品的价值看,拍走我捐赠的《牡丹图》的委员是合算的,因为这幅国画的真实价值不低于他的拍卖价;而我拍得的这张邮票,最多也就值十几元钱。不过,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存在是否划算的问题,要的就是自己的一份爱心。
组织者给我了两张证书,一张是捐赠国画《牡丹图》以及拍得善款的证明,另一张是拍得邮票捐资500元的证明。
这次写有关牡丹的话题,突然想起了五年前的这段故事。之所以今天讲出来,是因为这次去洛阳,拍摄了不少牡丹的照片,昨天左挑右选,选出了一小部分给大家欣赏,还有一些难以割舍,借这个故事再给大家看一组照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