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教育
(2010-03-31 12:51:44)
标签:
信息技术文化交流三次变革教育改革教师培训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在虹口区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动员会上的发言
今天上午全区校园长、书记例会。会议有两项主要议程:一是请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先生做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能规划纲要》的解读报告;二是进行虹口区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动员。在动员会上,我谈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文化交流的三次演变
在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交流的方式发生了三次大的演变,每一次演变都对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演变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它的直接标志就是人们的会话方式经历了从口头文化到书写文化的变更。书写会带来一次知觉的革命:眼睛代替了耳朵而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持续而严格的审查,这是口头语言没办法做到的;书面形式把语言凝固了下来,并由此产生了语法家、逻辑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
第二次演变出现在16世纪。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变。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印刷术就是这样一种新媒介。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原来由统治阶层垄断的知识得以在大众传播,由此导致了学校的诞生,人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阅读为人们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提供了纽带,同时也帮助人们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一切都是通过印刷术实现的。
第三次演变就是当下正在进行的电子信息革命,是由于电报、电视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出现而导致的一场革命。在电报、电视时代之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突发事件的感觉,但今天,人们必须面对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信息过剩问题。当下的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必然是革命性的,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三次演变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知识和信息日益丰富,话语权一步步的下移。在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中心,通过互联网让世界的目光在他身上聚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今天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可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各种现代化的媒体而获得,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二、新技术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教育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认为:2010年需求最高的10项工作,在2004年的时候根本不存在。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任务,就是用过去的知识去教今日的学生,让他们获得相关的能力,以便他们在我们很难预测的未来社会中立足。
要做到这一点,对校长来说,首先就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视野。张民生先生说:“校长要成为未来学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自己未来学校图景,制定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之路。
学校的教师,要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教学更能够面向未来。就拿物理学科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处在智能、传感器、信息化的时代,但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还一直停留在17世纪的物理学发展水平上,这样的状况亟待改变,教师正是改变的主体。国家要培养创新人才,基础教育阶段责任重大,一个教师自己没有创新的意识,固步自封,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是不现实的。
今天启动的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就是为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而提供的基础式的培训。希望各位校园长能够明白这一培训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推进这一培训活动的开展。
三、关注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能规划纲要》已经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能规划纲要》也已经于3月29日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我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能规划纲要》,不久也会公开征求大家的意见。《规划纲要》为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道路,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件大事,希望各级学校、幼儿园要加强对《规划纲要》的学习和研读,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从未来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实验项目、学校特色建设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会被大家思考和实践。在建设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信息技术建设本身不能称之为学校的特色,它只是为学校发展营造的教育环境和技术支撑。特色来源于课程,来源于学校独特的文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各校之间的相互联动、网上课程的沟通会越来越普及,在这一新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学校的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这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才能够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