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体成立

标签:
深圳南山基础教育协作体成立大会中国教育报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3月24日上午,“全国基础教育协作体成立大会暨首届研讨会”在深圳南山区教育局隆重举行。除了《中国教育报》社外,全国各地13个区县的教育局成为协作体的发起单位、首届协作体的成员单位。这13个教育局分别是: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重庆市北碚区教委;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教育局;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教育局;
辽宁省大连开发区教育卫生局。
南山区教育信息大楼
会议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协作体的成立大会。《中国教育报》副总编翟博先生介绍了成立协作体的设想,并提出了协作体的五大任务:第一,加强协作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教育交流;第二,加强对教育问题的研讨;第三,推广各地教育的典型经验;第四,探索教育改革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第五,开展区域教育的对接活动。在取得共识之后,大家认真讨论、审议通过了协作体的章程,选举了协作体的理事会以及正、副理事长,对协作体的具体运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首批协作体成员单位都和《中国教育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区域教育实践方面也颇具特色,不少区县都被《中国教育报》长期跟踪报道过。比如深圳南山区的教育,中国教育报在2008年曾经专门出版了《追梦——深圳市南山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纪实》一书,对他们的教育实践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各地域情不同,推进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也不同,这种差异本身就成了学习和交流的资源。大家认为,教育局长层面要加强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每一协作体单位还要确定一支由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研人员、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核心成员,人数为8到12人,进行不同的分工,以便协作体成员单位之间开展不同层面的交流。
大家还认为,协作体的互动要想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每次活动的质量。提升活动质量的关键在于活动主题的确定,以及针对活动主题展开的坦诚、深入的讨论和观点争鸣。《中国教育报》作为高端媒体,对教育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比较敏感,在确定选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协作体的秘书处要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每次活动之前事先确定活动主题,要求各成员单位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邀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活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成效。
协作体成立会议
会议的第二阶段是围绕“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困难及设想”这一话题展开的研讨活动。在研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不同地区面临的教育改革的困难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减负增效,有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有的是均衡发展,有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有的是教育公平,有的是评价体系建设;有的是教育环境,有的是特色学校建设……大家在介绍各自遇到的困难的同时,还谈到了本地教育局针对这些困难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给人以不少的启发。深圳市教科所的叶文梓副院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中:他认为新成立的这个协作体具有高端性和前沿性、多元性和协作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发现与引领等特质;在教育的转型期,成立这个协作体意义重大,因为“转型”本身会成为教育人进行思考的时代背景。在协作研讨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上述热点难点问题之外,“教育改革”本身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过去的几十年,“以改革促发展”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发展路径,人们将这样的口号引入到教育中来,造成了改革的功利化、改革的错位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也在会上介绍了虹口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就教育均衡化、减负增效、创新人才培养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研讨和交流活动一直开到将近13:00才意犹未尽地结束。吃完中饭,参观了位于南山区的民营企业——“雅图”投影设备制造商之后,立即赶往宝安机场,准备乘坐当天傍晚的飞机返回上海。办理登机手续、安检、检票登机等一切都很顺利,大家在机舱中坐定之后,忽然接到一个通知,说广州机场因为空中管制,飞机备降到深圳机场,因为流量问题,飞机暂时还不能起飞,请大家先用餐,耐心等候。
就这样,从晚上18:00登机开始,一直等到晚上22:00,飞机才离开深圳,飞回上海。原本想早点回家休息,经过机场这样一折腾,回到家里已经快凌晨1:0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