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可以这样做·读《希望教室》

(2010-01-24 16:24:24)
标签:

苏明进

希望教室

教育希望

学习自觉

体验

兴趣

生命价值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苏明进《希望教室》一书有感

教师可以这样做·读《希望教室》
 

基础教育正处在从数量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教育内涵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来实现。今天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教育发展的这种需求呢?苏明进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苏明进老师是两届全台湾创意教学优等奖及特等奖的获得者。他任教的学科是数学,但他的教育教学活动绝不仅仅围绕数学这一学科来进行,而是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放在育人培养健全的精神和人格这样的高度上来开展。驯养椿象、打水球、收养流浪狗、自助旅行、体验妈妈怀胎的艰辛、听古典音乐……这些事情和数学学科的教学融为一体,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的立体图画,唱响了一曲师生和谐发展的赞歌。36个故事,36种能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走进了苏老师所营造的教育场,体悟到了师生之间心灵互动的魅力。

一、觉醒的历程

学生求学的历程是非常漫长的。思想的变化、身体的不适、环境的改变、教师和家庭的要求……多种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判断和行为,导致学生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偏差。教师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偏差进行指导,必要的时候给予处罚。

由于教育成绩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不少教师在处理行为偏差学生时,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处罚,罚抄写作业、罚扫地……各种稀奇古怪的惩罚措施都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惩罚并不能立即制止孩子的偏差行为,也不能让他们反省自身的错误,更不能让孩子有补救的机会。惩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害怕,甚至让孩子和教师对立。惩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而已。

老师采取的办法是让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自己写“反省单”。反省单没有具体的格式,也没有统一的纸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必须是孩子自己反思、亲手写出来的。比如说两个孩子打架,两个人都要去写反省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前因后果写清楚;2)不要怪别人如何,先反省自己在这过程中做错了什么;3)告诉老师自己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4)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弥补这次的伤害;5)下次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教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远比教师处罚他更有教育意义。反省单就像是一个辅导的工具,教师在和孩子共同阅读反省单的时候,关注的是价值澄清,关注的是当下的觉醒的历程。有的孩子不能深刻的反省,那就再进行指导,让孩子在反省单的来来回回的反馈之中,产生悔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不能受到影响。

老师送给孩子们的毕业大礼是什么?就是他保留下来的历年的“反省单”。怪怪的事情当时是怎样发生的?孩子们在回忆过去、反省自己的同时,也在感悟这些年的成长,这本身也是引导学生觉醒的过程。笑着亲手撕掉这些“反省单”,与自己的过去道别,期待新的一天的来临,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二、体验中学习

上周读黄武雄的《童年与解放》一书,对书中的一个关键词——“体验”印象深刻。作为人最重要的原始创造特质,体验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正是在体验之中,认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人正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前人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瑰宝的力量的。

体验,需要时间的等待。对于我们这急功近利的社会来说,要花费时间去体验,是一件多么“浪费”的事情。于是,原本的“教育”,简化成了“教学”,但很多人认为还不够简洁,于是再进一步简化成“教书”,再进一步简化成“做题目”。当我们的孩子从上学开始就成了做题的工具,不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习的价值的时候,我们能让孩子喜欢课堂,喜欢学习吗?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他又如何在今后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呢?

看看苏老师是如何做的吧。体验十月怀胎,感受妈妈的辛苦,他让孩子们一个个地将书包“加重”,经过严格的称量之后挂在自己的胸前,而且一挂就是一整天,连吃饭、上厕所等都不能卸掉。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好玩的,但没过多久孩子们就发现大事不妙了。老师没有让孩子们放下,而是引导他们想着妈妈怀自己的十个月是如何熬过来了。当然,活动的结果是一连串的深刻感悟和体会。为妈妈洗一次脚,这样的活动很多学校都在搞,但多数以走过场为主。苏老师为了将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先是《背着爸爸去上学》等电影的铺垫,然后让孩子们将洗脚的所有工具——脸盆、香皂、毛巾、海盐、乳液等,全都带到教室里来,两个同学一组,分别为对方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还要怀着恭敬的心,细心听取对方的感受,共同感受那份爱的电流与亲密互动的时刻。当然,孩子们自然饶不过苏老师,先在班级里为老师洗一次脚,让老师也感动的热泪盈眶了,可以想象回家之后妈妈是如何被感动的。

书中的36个故事,如果仔细品味,都和“体验”有关。

三、重兴趣培养

补课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见怪不怪。由学校安排的集体补课,有学生个体在课余时间自选的补课学习。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参加过补课,倒是一件比较稀罕的事情。但我们的补课,从教师的角度看,大多是以赚钱为目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在学校里差不多,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一起做同样的试卷,然后教师来讲评。

在苏老师的班级里,也存在着学习上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情况。有的学生已经在研究高难度的竞赛问题了,还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运算都不能顺利完成。怎么办?苏老师主动提出每天放学后,多留出一小时的时间,为那些愿意继续学习数学的孩子进行补课辅导。因为是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因此苏老师非常关心的是在这一小时内,孩子们的学习效率。班级三分之一的学生要求参加补课,而且程度不一,他就将孩子们分成三组,资优组选择一本非常难的数学学习资料,教师规定内容,要他们自主学习;中等组采用全班共用的数学资料,挑一些单元让他们练习;极待加强组的学生则就今天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展开讨论,自己尝试说明白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的相互帮助是非常提倡的,教师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为不同的学生选定学习内容;二是回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三是提醒孩子们珍惜时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这些孩子们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关键是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了,也吸引了班级更多的孩子参加补习班。

老师关注孩子兴趣培养的事情很多。比如说让孩子明白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了父母的道理;比如说让孩子在教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习的乐趣;比如带着快乐放学,享受生活的每一天。等等。就连一直逃学小学基本上没读过几天书,家长和不少老师已经感到无能为力的一个女孩,到了初中之后,还会主动地告诉苏老师自己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这都是苏老师为孩子点燃起来的希望的火种啊。

四、生命的尊严

椿象是一种看上去很“恶心”的小昆虫,孩子们在树下、学校的道路上看到满地爬行的椿象,有的吓得直躲,有的像黄飞鸿那样一个飞身过去,将地上的椿象踩得横尸遍野。看到这种情景,苏老师想到了一项作业——饲养椿象,而且每人五只,每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很多家长也是很不喜欢“椿象”的,但在苏老师的坚持下,每个人都开始了饲养的过程。孩子们每天记录着椿象孵化、蜕变、产卵的景象,在汇报中也逐渐改变了“恶心”等描述椿象的字眼,成了椿象的“捍卫干将”。一个小女孩饲养的一只椿象死了,她哭哭啼啼地上演了“黛玉葬花”的情节;一个孩子为椿象建造了一座“五星级宾馆”;看到附近的居民用农药喷洒,椿象一片片死去,孩子们一个个“气急败坏”;望着自己饲养了多日的椿象腾空飞去,孩子们眼中有了泪花,心中有了许多的不舍……在课程学习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设立了一条专门为学校的“椿象学习步道”,孩子们还跑到每个班级中,向大家介绍椿象的故事,进行椿象生态的解说……。

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从今天起,孩子们的眼中看到的,将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因为他们饲养了椿象,同时椿象也饲养了他们,于是一扇窗被打开了,窗外满是柔软与包容……”。

爱惜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我们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其实,实施这样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多经历饲养椿象之类的课程学习,而这样的教育资源可以说俯首皆是啊。

教师可以这样做!

 

《希望教室》  苏明进/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