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作业的思考(6)
(2009-12-26 09:58:56)
标签:
作业批改客观性主观性统计分析二位制杂谈 |
分类: 课程教学 |
7.作业批改的关注点
作业,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主观性、客观性作业两大类。
客观性作业的批改,除了要判断正误之外,还要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统计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
第一,作业的得分率。从得分率中可看出本作业的难度如何。以此作为一个基点,就可以知道如果今后再出同等类型的作业或者试题给学生做,将会有多大的通过率。很多学校现在非常强调教师要加强对测验试卷命制的研究,实际上教师的试卷命制水平,不可能因为学校有了要求就马上有所提升的,要有平时作业批改和统计这一积累过程。
第二,回答其他答案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以说明有关干扰项对学生的干扰程度,可以给我们提供诊断性的信息。举个例子来说:
题目:他思维敏捷,口才又好,说起话来
这是一道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客观性试题。对上海市若各区县学生的测试表明,1.8%的学生选择A;13.1%的学生选择B;82.1%的学生选择C;2.8%的学生选择D;还有0.1%的学生没有选择。可见,选项B对学生选择的干扰程度最大。
第三,对作业进行内容分析。也就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生应答的情况,对作业的目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等进行分析。
还是以上述试题为例。这道题目考查学生能理解常用成语的基本意思,并在较复杂语境中恰当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选择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句中“口才又好”是理解本句语境的关键点,与语境最相符的成语应是选项C“滔滔不绝”。 从上海市学生在这道题目中的作答表现来看,有13.1%的学生选择了B,“异口同声”可以形容多个人一起说话,但是题目所给的语境是一个人。选择错误的学生显然没有结合所给语境选择成语。
主观性作业在批改的过程中比较麻烦,有些教师平时不愿多布置。其实,这种类型的试题最能评判出学生理解知识的状况。
对主观性作业的批改,给大家推荐一种“二位制”的评分编号方法。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不仅仅是打一个对号或者叉号,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分数,还要判断学生的做答情况,给出一个两位数的编码。对这些编码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知道学生做答的整体水平和类型特征了。两位数的编码是这样界定的:
第一位数字表示正确水平。统一规定用四个数字来表示:1表示部分正确,2表示完全正确,7表示不正确,9表示没有回答。
第二位数字表示同一正确水平情况下答案的不同类型。
下面举一个事例来加以说明。
试题:如图所示,把装饭菜的碗加盖后放入一盆中,盆内盛有一定量的水,将一块纱布铺在碗盖上,纱布的边缘浸入到水中。南方有的地方,夏天用这种方式来延长食物保存的时间。请说明这样做的科学道理。
这是某一省份的中考试题。正确的回答,要求提到水蒸发、吸热、降温以及纱布因其边缘浸入水中而保持湿润(或直接提到毛细现象)。
例1:纱布的边缘浸入到水中,水会不断地“爬”上纱布,使整块纱布一直保持湿润。然后,水不断蒸发,吸热,降低温度,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
例2:由于纱布上的水蒸发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这些食物里的热量通过碗盖传到纱布的水上,水蒸发吸热,从而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考虑到初中生的现有水平,命题者认为只要能够提到湿润、蒸发、致冷中的两个关键词,就算回答正确,给6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有:
20
21
22
……
有些学生只能写出湿润、蒸发、致冷三个关键词中的一个。凡属这样的情况,都是部分正确的答案,给2分。相应的编码为:
10
11
12
……
有些学生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没有用到湿润、蒸发、致冷三个关键词中的任何一个,这样的回答是不能给分的。相应的编码有:
70
71
……
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本道试题根本没有作答,就记为90。
在批改的过程中,随时记下每一个编码出现的次数,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每一个编码所占比例的大小,就可以分析判断教与学的状况了。这样,原本一个主观性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客观性作业的分析方法加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