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如何定位(五)
(2009-12-11 11:26:32)
标签:
高中教育多元发展创新人才实验项目特色学校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普通高中的办学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点大家是容易形成共识的,尽管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存在理念与实践上的偏差。要承担“升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教育任务就没有那么容易,这需要对当前的学制进行改革,需要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正确引导。
在现有的学制下,普通高中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普通高中当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都以高考升学率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办学缺少特色。近几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为普通高中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哪所学校能够敏感地把握好这个机遇,率先进行转型,这所学校必将在今后高中办学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先机,稳占一席之地。
从上海的角度看,政府为了鼓励普通高中形成各自办学特色,拟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将现在的普通高中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鼓励学校找准定位,个性发展。这三类学校分别是:
其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这主要是瞄准资优学生的培养而定位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群之中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的智力水平以及相关方面的能力,都显著地高于正常人。他们常常在各个领域充当探险者、拓荒者,引领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进步。这类人是“上天的礼物”,该如何培养他们,还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就是要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这是和高考主义、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定位。需要学校通过恰当的机制选拔出这些资优的学生来,需要有完备的实验计划和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独特的课程体系来支撑,需要打通高中与初中、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壁垒,构建高中与大学、与校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的机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全不同于高考的评价体系……
其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无论是市级层面还是区级层面,都非常关注这类学校的建设,期望他们在教育思想、实验项目、课程建设、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教育质量等方面创造出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新鲜经验,带动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提高。
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重在以实验项目统领学校的发展。市教委建议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关注以下项目的研究,通过项目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现代学校主体性发展研究与实践。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健康人格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3、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综合开发学校课程(包括实践系列、社团活动等)及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4、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5、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提高与辐射的研究与实践。
7、学校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实验。
8、寄宿制高中等办学规模较大学校的高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学年应举办教育改革公开展示活动,展示学校的实验项目与成果;应成为市、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的实训基地;应具有强势学科与教育教学特色,并作为学科教育研究基地;应承担支持办学相对困难学校的责任,承担办学相对困难学校的带教工作;应主动承担国家和市级教育改革的实验及有关任务。
其三,特色学校。也就是能够彰显办学个性的学校。这种类型的学校有两个特征:其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是别的学校无法模仿也很难取代的;其二是高效性,学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教学质量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张扬。校址位于我区的上外附中,既是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一所特色高中,他们的多语言教学课程,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是其他各类普通高中很难逾越的。
特色学校建设,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智能类型有多种,兴趣爱好差异很大,志向也各不相同,他们对高中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特色学校的建设,为学生不同智能类型、不同兴趣、不同志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与大学衔接的角度看,特色学校建设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大学有不同的类型、科目专长、层次规格,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也希望能够招到适合的学生。从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作的角度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每个领域、每个行业人才的规格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特色学校建设,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定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