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区域推进初中教学的研究课题
(2009-07-18 21:13:09)
标签:
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区域推进娱乐 |
分类: 会议纪要 |
——2009年暑期初中校长书记培训侧记(四)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推进的政府责任日益凸显。怎样进一步加强初中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实现在减负增效中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成为虹口初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在详细调研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由教育局牵头,初中所有学校均为课题成员校的研究课题:“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虹口区区域推进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始启动。
一、选题的考虑
选择“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虹口区初中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课题,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是政府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通过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方面的行为改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有助于虹口区初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改革暗含着这样一个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改进。
3.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当前初中教学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教书”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引导教师从“教书”向“教学”转变,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可理解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愉快之中获得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认知和身心方面的发展。
4.激发学校的内在动力。只有把教学的发展动力机制落实到学校,只有把学校内在的发展热情激发出来,只有当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真正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通过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
从宏观的角度看,本课题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每一方面又可以细分出若干研究的方向,供各个学校参考选择。这五个方面是:
1.校长在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工作中的领导能力研究
在教学改进与提高教学效益方面,校长应具备怎样的教学理念;校长如何抓教学常规管理;校长如何发挥教研引领作用;校长的工作策略怎样才能更有效。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实施来加以回答。
2.初中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教师行为研究
本课题在教学改进行为中,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教”的行为改进上。拟从认真备课、智慧上课、作业布置、个别辅导等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入手,分析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改进的若干行为,找出改进的策略和途径。
3.通过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第二项的研究内容,主要突出对教师的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重点在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教学改进的前提,就是要找出当前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核心问题有哪些,什么样的问题是制约教学效益提升的核心问题,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突破瓶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期望能够找到课堂教学改进的几个方向,能够总结出一些提升教学效益的典型教学改进方法,在区域层面进行推广和共享。
4.通过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的评价研究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怎样以课程标准来评价学科教学的落实情况;怎样寻找教学改进与教学效益提升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否进一步细化一些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标准,让教学指向性更加明确。
5.通过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研究
为了促进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需要教育局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度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区教研室应该如何引领,区督导室可以做哪些工作,经费的运作和保障如何跟进,等等。
三、我的几点想法
1.咬定目标不放松
在2007学年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上,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虹教[2007]17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办学质量高、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要打造一支有闯劲,能实干、理念新的校长队伍,要培养一批有思想、讲奉献、做学问的骨干教师队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个新面貌。”如今,三年的奋斗目标已经过去两年,初中教学的面貌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很少组织初中的校长书记开会,希望能给大家多一点的时间,精心思教,潜心办学。但每次开会,我都会提到这一文件,甚至都会不厌其烦、不嫌浪费地将文件复印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将相关的文件束之高阁,看了之后就没事了。确立“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虹口区区域推进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引导全区的初中学校都来关注这一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做些研究,就是要保证虹教[2007]171号文件制定的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2.百花齐放谋发展
每个初中学校,都是课题的成员校,都要设立一个以上的子课题,和总课题一道同步开展研究。学校子课题的选择,可以针对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针对学校课堂教学的特色,可以从某一个学科出发以点带面,也可以从一个年级出发整体推进。关键是要找准要害,通过课题研究确实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学校设立的子课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课题研究最忌讳的是闭门造车,几个负责科研的人搜集一些资料组织一下就算完成了。要切实将课题研究作为促进学校整体上台阶的抓手,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我们反对聘请一些枪手为自己撰写课题论文,做一些花样文章,但我们非常希望学校能够借助外脑,分析学校的特色和问题,为课堂教学把脉。
3.制度激励要跟进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比如说选题的确定,可以通过教育局组织专家为学校出谋划策;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学专家听课评课的时候,教育局可以为不同的学校提供各不相同的“套餐”,供学校进行选择;教育督导室也将把督学工作和本课题的研究融为一体,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状态,为校长改进管理,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提供参考。
要建立将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和学校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无缝衔接的激励机制,表彰和鼓励那些勤于探索,在实践方面卓有成效的学校。要建立为在教学科研中勇于实践的教师搭建成长阶梯的制度,通过名师基地、名师工作室、各种各样的岗位培训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通道。要表彰那些不断谋求发展的好领导,让他们体现劳动的价值,收获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