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暑期生活
(2009-07-06 13:48:44)
标签:
校长暑期生活总结反思沟通交流 |
分类: 我的心情 |
历经一个学年的辛苦经营,校长也迎来了难得的暑期。对于很多校长来说,暑假其实也是不轻松的,招生、师资培训、校舍维修、发展规划、新生入学和军训……,一系列的事情,可以从放假开始一直忙到新学期来临。不过,和正常的工作时间相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如果注意利用,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我曾经在四所学校担任过八年的副校长、校长工作。每年的暑假,除了完成上述的常规工作之外,还着重做了以下两件事情:
一、经验总结和学习反思
平时工作很忙,事情一件紧接着一件,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假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空。我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反思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教学的实践总结。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不断提炼自己在学科教育方面的经验,是我对自己的一贯要求。我以作业为为突破口,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思维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少而精的作业,体会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出版了《物理试题分析与研究》一书;我紧扣新课改的脉搏,积极主动地在物理学科中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出版了《高中物理课题研究》一书;另外还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各类学科教学研究文章50多篇。这些成果大都是利用假期进行的总结。作为一个校长,自身的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在学科上引领教师发展的校长,更容易赢得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教育管理的成果提炼。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带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必然有经验可以总结。校长要做有心人,及时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提炼和整理,让默会的经验明确化,以便和他人交流。我担任建设中学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在全校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2008年的暑假,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一文被《中国教育报》录用,还被多家媒体转载。
第三,有针对性地读书学习。无论是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是教育管理经验的总结,坐在电脑面前苦思冥想是很难有火花闪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选择性的阅读,从他人的娓娓叙述中获得智慧和灵感,为自己的总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的《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一文,就是在阅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时,发现自己在教育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正是佐藤学所倡导的。近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周第一本书,每一本书都要写出读后感,这一过程非常辛苦,但自己获得的收获和感悟非常多。假期,正是非常难得的集中阅读的好时光。
二、注重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学校课程的实施,学生健康的成长,学校面貌的改变,社会声誉的提高……学校里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的努力上。李希贵曾经写过一本名为《学生第二》的著作,告诉校长,教师是校长应该首先关心的对象,校长对教师的关心,会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最终受益的还是这些莘莘学子们。
暑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暑假开始之前,学校要对过去的一学年进行总结,对新学年的工作进行布置,常常还有学校的一些人事变动。这样的一系列变化,会打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已经形成的一种平衡,造成部分教师思想上的波动。如果这些波动校长不能敏感地注意到,并及时予以化解,就会造成新学期工作被动局面。
教师的思想波动可能与校长自身有关。校长自身的言行、校长岗位的变化,校长做出的某一决定、校长对某些事情处理的方式方法,都可能引起部分教师的情绪波动。一年暑假,我从一个普通教师提升为学校的副校长,任命刚下来没多久,我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和我年龄相仿的一位学校骨干教师,原来跟我的关系很好,现在一下子疏远起来了。我知道,他是不能接受我俩之间“地位”差异的现实。这位老师在教师群体中很有号召力,他的情绪波动,会传染给一批教师,给我的教育管理造成障碍是小事,最终影响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在这个假期中,我主动找到这位老师谈了好多次,从一开始的不愿理睬到后来的勉强应付,再到最后的推心置腹,最终大家说开了来,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好友状态。在我担任副校长期间,他对我鼎力相助,还呼吁大家支持我的工作,帮我营造了非常和谐的管理氛围。
教师的思想波动可能与工作的安排、教师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等有关。新的工作安排和教师自己的期望有距离,新的工作安排要面对一些自己不想搭班的老师……。放假前虽然教师接受了学校安排的工作,但他们的心情不一定很舒畅。暑假,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为校领导和教师的深入沟通提供了机会。一位老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多年来一直在毕业班把关,他自己也把做把关教师看做是对自己业务的肯定。我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之后,让他回到起始年级去任教,他虽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但心里很不开心。我邀请了他和另外几位骨干教师一起外出度假,回来之后又单独进行了交流。在这些活动中,我非常坦诚地介绍了学校人事安排的一些想法,包括对他自己工作安排的思考,帮助他不从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全校一盘棋的角度去考虑,最终使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工作任务,并在后来的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