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目标评估中改进教学

(2009-03-15 19:56:22)
标签:

课堂评估

教学目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杂谈

分类: 读书评论

——读艾瑞逊《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一书有感

在目标评估中改进教学

 

课堂评估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做的事情。尽管大家对这一工作比较熟悉,但平时未必深思。在两周之前,我读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彼得·W·艾瑞逊所著的《课堂评估:一种简明的方法》一书,很受启发。之后,我又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彼得·W·艾瑞逊所著的《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第四版)一书,认真比较之后,发现这两本书的核心内容大致相同,但《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更为翔实和丰富,内容比《课堂评估:一种简明的方法》多一倍以上,有454页。这一周我集中精力研读了这本书,幸亏有前面一本书作为基础,否则一周的时间肯定读不完。

《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的翻译者徐士强先生对这本书做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通俗。全书以课堂教学过程为线索,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合拍,容易为大家所理解;二是指向实践。无论是教学前的起点评估,还是纸笔考试的开发与管理,或者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执行的任务。大量的实践案例,常常使人豁然开朗,有茅塞顿开之感;三是精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通过非常具体的案例,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去做,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都能从中感受到教育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精致的境地的。我在阅读此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受。

全书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里只能挂一漏万,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谈一些学习之后的体会。

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它预期了教学的结果;目标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学是否完成,就是依据目标来开展评价的。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考量、评估的事情很多。

一、教学目标的维度

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关于目标的。目标帮助我们关注那些重要的事物,提醒我们需要实现的东西。教学目标描述的就是教师希望孩子们在教学后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过程。

目标有三个层面:最高层面的是整体性目标,又叫“目的”,是比较宽泛的、复杂的学生学习结果,它们需要一年或者多年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它的主要作用是提出展望;中等层面的是教育目标,是需要通过数周或者数月的教学才能实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在评估课程开发的情况、在检查教学计划等方面是非常关注的;最低层面的是教学目标,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的教学中就能实现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就是这一层面的目标。在进行表述的时候,整体目标不涉及学科的具体内容,而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对具体内容学习情况的要求。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确定课程目标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大体上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对应。但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考察认知过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智力活动为目的而实施的。布卢姆将认知水平分成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不同的水平,给出了每一个水平相应的行为动词,并有非常明细的样例,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不同的认知水平。我们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是参照布卢姆对认知过程水平的描述而确立的。

尽管布卢姆的分类体系被人们所广泛的接受,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知识是有不同的类型的,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实施的如何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加以评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关注的内容知识有三类,它们分别是:第一,实际知识。即特定事实的知识,它通常与记忆的分类有关,以单一的互不相关的信息点为特征。对于这些知识,没有什么可以思考摸索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第二,概念知识。包括各种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知识的分组。这种知识建立在实际知识基础之上,它把一条一条的信息整合成更加有组织的、彼此相关的概念。比方说记住“讽刺”的定义是实际知识;能够用个人的话解释“讽刺”,并会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它就是概念知识。第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情方面的知识,其实质就是知道如何运用方法和策略开展多步骤的活动和过程。

教学目标通常来自认知活动和一类知识的交叉部分。从认知过程的维度和知识分类的角度分别描述教学的目标,并加以整合,有利于教师精选内容、指导教学、形成评估。

二、目标与教学的匹配

在任何一种教学情境下,在教学之前,弄清楚哪些事实、概念和方法是学生将要学习的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才能确定好教学的起点。不同类型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些知识辨析清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就大体明确了。

在记忆事实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教学、操练与实践、记忆、重复、提问等。

在理解概念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概念图、概念的比较、类推、提问、概念的分类和联系、概括法等等。

在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类比、有声思考、流程图、有指导的实践与反馈矫正、演示法、方法~结果分析等等。

确定与目标匹配的知识类型非常重要,这是针对目标开展教学实践、依据目标对教学进行评估的前提。

三、教学与评估的一致性

目标、教学、评估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平时在表述的时候,常将上述三者分开来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从逻辑上说,目标的本质反映在教学中,同样,目标和教学应该反映在评估中。

记忆事实性知识的特点就是记住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姓名、事件等等。当教学的重点是记忆的时候,评估的重点也要放在学生对所教的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因此,评估应该反映评价记忆性知识的策略。普遍地评价记忆事实性知识的途径包括选择题、正误题、匹配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

理解概念性知识的任务是建立新的与已经存在的概念性知识及其种类的关系。它要求学生超越机械式的方式来达到对概念及其联系的理解。用来评价学生对概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与评价记忆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类似,但有一点区别非常大,那就是对试题的回答要求学生的不仅仅是记忆。例如:

事实性评估:美国第三任总统是:

A.华盛顿        B.亚当斯        C.杰弗逊        D.门罗

概念性评估:完成下列类比:总统之于国家就像总督之于           

运用程序性知识包括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中的步骤。概念性知识重在理解和解释,程序性知识重在运用和实践。例如一个学生可能理解骑自行车的过程,但不一定会骑自行车,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评估即包括过程,也包括结果。

在评价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运用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有四种难度水平,(1)给一个熟悉的任务并告知要执行的特定步骤,“运用昨天我们操作的程序解决这个问题”;(2)给一个不熟悉的任务但告知要运用的程序,“运用程序解决这个新问题”;(3)给一个问题,但不给出程序,“挑选一个合适的程序解决这个熟悉的问题”;(4)给一个不熟悉的问题和一个不熟悉的程序,“挑选一个合适的程序解决这个不熟悉的问题”。这其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其次,评判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为学生的反应给出一个整体的、唯一的分数或者等级;二是为学生的某种特定表现分别给分。

评价就是作出判断的过程。进行评价有两个主要的方面,那就是理解概念性知识和运用程序性知识。

这里仅就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做了一些理解性的介绍。要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还是亲自来读读这本书吧。

 

《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 ()Peter W. Airasian/ 徐士强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