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持自己

(2009-02-14 15:24:53)
标签:

时间

注意力

把持自己

杂谈

分类: 我的心情

    在博友“寒冷”的博客中,读到了这样一篇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文章:

86400

张赢  编译

想像一下,如果每天早上你的银行账户里都多出86400元供你用,会是多美妙的一件事情啊!不过要遵守两个条件:第一,若是这份馈赠在白天没用完,到了晚上剩下的部分就会消失。你不能做手脚,也不能把它存到另一个账户去,只能把它用掉,不过第二天醒来账户里又会有新的86400元。第二,银行可以不用预先通知就结束这个游戏,无论什么时候它都可以对你说:“好了,游戏就玩到这里。”然后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会怎么办呢?你会用完每一元钱来取乐吗?你会买很多礼物送给你所爱的人吗?你愿意用每一元钱换取生命中的幸福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个神奇的银行。每天早上醒来,我们像生命借了86400秒钟用于今天,一天过后便不会存在,第二天,它又再度出现。但是我们逃避不了这样一条规律:时间将在任何时候没有预兆的停止,我们的生命就将在那一刻结束。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86400秒呢?

今天和一位企业老板聊天,听他介绍自己近20年来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的经历,忽然就想到了这篇文章。一个和我们一样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自己去办一个企业本身就不容易,他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谈笑风生地和我交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准了一件事情之后,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去实践,咬定目标不放松。期间有很多诱惑,比如花天酒地的娱乐场所、追逐私欲的钱权交易、开拓领域的企业扩张……等等,都被他逐一排除在外,定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呵护好自己的女儿。

我们又谈到了余秋雨。他接受采访的时候的一段话,也让我们思考很多:“我到现在还过着不用手机、不上网、不看报刊的日子。这中间,最彻底的是不上网,我的手压根儿没有碰过电脑,也没见过网是什么样子。”

我当时看到这段话后很纳闷,余秋雨不是有一个博客吗,怎么能说“压根儿没有碰过电脑,也没见过网是什么样子”呢?他接下来的解释让我明白了缘由,并有了更多的感慨。“我有一个博客,这是九久读书人俱乐部的一位女孩子在工作之余顺便管一下子的。我与她几乎没有联系过,偶尔我的助理金克林会把我的谈话转发给她,但这样的机会极少,只有在5·12地震之后,我谈过几次话。无论是这个女孩还是金克林都不会把网上有关我的说法转告我。”

“我不上网,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把持方式。因为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而最有可能夺去我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就是信息的洪水。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百分之九十九是消耗性的。它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你占有了它,其实,恰恰是它占有了你。我严格控制自己的信息来源,每天只花极少的时间看一下电视新闻,以国际新闻为主,然后再静心来想一下。”

“这种生活方式造成一个有趣的结果,那就是互联网上一切有关我的谈论,我自己完全不知道。事实证明,这对我大有好处,使我有时间完整地做完一件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而不分散精力。”

有时候上网准备去搜寻一个资料,上去之后一个跟自己要找的东西完全无关的信息引起了你的注意,然后你就兴趣盎然地点击进去,进去之后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话题,接着又是一番点击……过了很长的时间,你觉得有点累了,下网甚至关闭了电脑,才忽然想起自己要做到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呢。

在信息扑面而来的今天,如何不被信息的浪潮淹没,不让信息消耗掉每天的时间呢?把持好自己的生命、把持好生活的方式确实非常重要的。86400秒,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事实上稍纵即逝,每天都要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规划。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网上浏览各种各样的新闻、参与网上聊天,一段时间过后,忽然省悟过来,这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浪费。后来就选择了博客这种个人信息平台,作为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一扇窗户,其它的信息浏览、聊天等活动全部被我停掉了。电视我也不大看,订的报纸主要看一些大标题,这样就给自己留出了不少的时间,能够就一个问题深入思考,能够沉浸在一本书中,几年下来真的收获很多。

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把持好自己的生活方式,用好每天的86400秒,生活会更有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