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

标签:
认识自己杂谈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札记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 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
在其中,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实的情况。我可以观察自己如何和别人说话,我对能够给我东西的人特别礼貌,而对那些不能给我东西的人却粗鲁又轻蔑。我对那些令我畏惧的人特别用心。重要人物进来时,我赶忙站起来,但是佣人进来时,我却毫不在意。所以观察我自己在关系中的表现,我会发现自己是如何错误地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同时我也能从我与树木、鸟儿、观念及书本等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真相。你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学位,但是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资料或记笔记,然后通过考试。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认识自己,但不是根据我或其他分析家、哲学家的观点。如果我们还是根据别人的标准来认识自己,那么所认识的就只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自己的真相。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除此之外,一无所恃。你一但了解了这个真相,很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因绝望而生出玩世不恭的犬儒心态,二是从面对现实中认清: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全责,然后所有的自怜才会消失。
※
这个世界一向习惯遵守传统的途径,我们不假思索地追随别人所担保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断,允许他们来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如果我们开始全盘拒绝,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法、仪轨和信条,我们立刻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立状态,与整个社会为敌,而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士了。
究竟有没有上帝、真理或某种超越的存在(不论你如何称呼它)?这问题是无法从书本、神职人员、哲学家或救世主那儿寻得答案的。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
认清了我们无法依赖外在权威来改造自己的心理结构之后,我们还得面临更大的考验,那就是我们必须摒弃自己内心的权威,那些由经验所累积的意见、知识、观念及理想。昨天的经验教你一此事情,所教的就成了新的权威;昨天才建立的权威和流传千年的传统是同样具有破坏性的。要了解我们自己,不需要任何昨日的成千年以前的权威,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永远在变动、流动而永不止息的。如果我们透过昨天已死的经验来看自己,我们就看不见那活生生的进展,以及那些活动的美和本质了。
只有死于昨日种种,才能使你从内在及外的所有权威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力、只有处在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要达到这种境界,你需要极大的觉察力,需要对自己内心活动的觉察力。你只是觉察不去纠正,也不指示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你一纠正它,便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及督察。
※
两个和尚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去,他们在河边遇见一个年轻女子在哭泣。其中一位和尚走上前去问:“这位大姊,你在哭什么?”她答道:“你有没有看见对岸的那栋房子?我今天一大早从那儿涉水过来,没想到河水涨了,我回不去了。”和尚回答:“小问题。”于是,他就把她扛在肩上涉水走到对岸去,然后两名和尚就继续上路了。几个小时以后,另一位和尚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兄,你发誓绝不碰女人的,刚才你的行为已经犯了重戒。你碰那个女人时,是不是有一种快感?”这位和尚则答道:“我在两个小时以前就把她放下了,你现在还扛着她,不是吗?”
这就是我们都在做的事。我们随时都扛着自己的重担,怎么也放不下。你必须每天都死于一切已知的创伤、荣辱以及自制的意象和所有的经验,如此你才能从已知中解脱,每天都大死一番,脑细胞才会变得清新、年轻而单纯。
※
快感是形成社会的基本结构。我们从生到死,都在秘密地或处心积虑地,甚至明目张胆地追求快感。我们心中都应该有数,因为就是它引导并设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寻找快感,不断滋养、维系它,乃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缺少了它,生活就变得及其枯燥、愚蠢、孤独、而且毫无意义。
快感是经由四个阶段产生的,也就是知觉、感觉、接触及欲望。例如,我看到一辆漂亮的汽车,于是得到一种感觉,由看见生出某种反应,然后我触摸它,或在想象中触摸它,接着,便生出想要拥有它,而且借着它来炫耀自己的欲望。
欲望本身并没错。但是当念头一闯进来,这份愉悦的滋味就转化为快感了。念头不断想重复这种经验,重复愈多次,就演变为一种机械化的惯性反应;想的愈多,快感就愈加重。意念通过欲望创造并维系快感,使它延续不断。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反应本来极其自然,但是念头扭曲了它,念头将它变成记忆,而记忆又借着不断地想念而得到滋长。凡是不断追逐快感的心,无可避免终将面对它的阴影与痛苦。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直接的感受,你一想它,它立刻转为快感。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
有个优秀的门徒到上帝那儿请求他传授真理,可怜的上帝说:“我的朋友,今天这么热的天气,先给我一杯水吧!”门徒就去敲附近一家的门乞水,一位妙龄少女前来应门,于是他们一见钟情,不久就结婚了,还生了好几个孩子。有一天,老天开始下雨,这阵雨不停地下着,造成了洪水泛滥,淹没了街道,冲走了房舍,门徒紧抓着他的妻子,肩上扛着他的孩子,眼看着自己也快站不住脚了,他大叫:“主啊,救救我吧!”上帝说:“我要的那杯水呢?”
人生哲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的事,不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
※
昨夜还是暴雨倾盆,此刻已经雨过天晴了。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让我们迎接它,把它视为仅有的一天。让我们摆脱昨日的记忆,步上新旅程,开始真的去认识自己。
《重新认识你自己》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