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敬畏感
(2009-01-01 17:25:24)
标签:
敬畏自我约束认真反省过程管理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每年的元旦,我都会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2007年是“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2008年是“做一个幸福的人”,2009年,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要有敬畏感”。
先说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
前几天的傍晚,在我家小区旁的一个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在等着红灯变绿。当绿灯亮起,行人纷纷走到道路的中间的时候,一辆公交车闯着红灯直冲过来,吓得一群行人左躲右闪。我自己也是行人中的一位,心里非常的生气,但想着赶紧回家,只是回过身来瞪了公交车司机一眼,就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一起行走的一位老人不愿意了,站在道路的中间不动,让公交车来了一个急刹车,在老人前面半米不到的地方停了下来。老人非常的激动,质问司机是否懂得交通规则,司机坐在车里一声不吭。这样的局面僵持了一段时间,还引起了道路的堵塞……
司机为什么这样牛?其实就是缺乏对道路交通法规的敬畏感。凭着自认为娴熟的技术,自以为可以应付一切复杂的交通情况,所以就敢于无视国家的道路法规,而很多交通事故恰恰就是这样发生的。
有家公司在招聘职员的时候问了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你畏惧什么?很多来应聘的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出题者的用意。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大多数的人都回答说不畏任何困难。后来主考官告诉大家:他希望听到如实的回答,他并不想要“无所畏惧”的人,只有有所敬畏,有所顾忌,这样的人才容易合作。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你还能指望用什么规章制度来约束他呢,也许逾越法律的事他都能做得出来呢。
敬畏首先表现在自我约束上。柏杨在他的自传中写过一个故事,1948年辽沈战役后,沈阳解放。当时解放军的政策是许可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关中,而且还发通行证。柏杨也打算回北京,便到火车站买票。火车站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平常喧声鼎沸的车站,现在居然鸦雀无声:“平常凶暴得不可一世的国军官兵,现在却那么有秩序地鱼贯排列在各个售票窗口,有的甚至排到车站外的广场上,有的像S
敬畏的本质是人类对自己有限性的清醒的认知。吾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许多未知领域我们并不了解,也不熟悉。面对未知领域,人们有时候就像是一个笑扑向火塘的婴儿,只有被烫着,才会知道害怕才会哇哇痛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这样的口号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缺乏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反省。懂得反省的人们才会有敬畏之情,只有心存敬畏,人类才能逐步实现对无限世界的追求。孔孟等儒家的创始者们的忧患意识即与此有关。这种敬畏促成了他们的敬德修业,不断提升自己,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敬畏不仅是谦逊、谨慎,更是在心灵里给自身加设的保护,它会放慢你冲击未知的速度,直到有一天你将未知转变为已知。
周国平说:“对于那些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只要能够不受惩罚,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的弱者。盗匪之中,多这种愚昧兼无所敬畏之徒。一种消极的表现则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见死不救,这类事既频频发生在众多路人旁观歹徒行凶的现场,也频频发生在某些医德败坏的医院里。”“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友,然后装出一副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一个人缺乏反思的习惯,会受到正义力量的鞭挞;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反思的习惯,这个社会就会走向歧途了。
敬畏要体现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我们在吃饭时,都知道蛋黄和内脏进食过多会导致胆固醇增高,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潜在因素,因为对此心存胆怯,会对饮食百般注意。这实际上就是敬畏生命的简单事例。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做许多事情,有些事情产生的后果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对权力的使用、对生产出产品的质量、对知识理解领悟的程度、对家人的沟通关爱,等等,对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敬畏感的时候,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就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人生不是旅行,沿途的“风景”固然好看,但路边的“野花”是不能随便乱采的。人有了敬畏感,就会心存感激,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就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有可能自身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