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三质量分析会
(2008-11-15 15:26:22)
标签:
高三教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周五下午,应我区某高中的邀请,参加了该校的高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从15:45到17:45,分析会开了整整两个小时,离开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教学质量分析,每个学校都在做,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我所去的这所学校,每次会议都有一个研究的主题,本次质量分析会议的主题是“关注中档学生,激发最大潜力”。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我有几点直观的印象:
第一,高三年级的教师,90%以上是女教师。回想到这些年自己所工作过的学校,也都有这样的特点,女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妇女的地位不是“半边天”,绝大多数的教学任务都由她们承担起来了。
为什么高中的学校男教师的比例也偏低?我认为这和最近这些年教师的收入有直接的关系。尽管最近几年教师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和外资企业、国家公务员等相比,教师的收入明显偏低。除了名校的主科教师外,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想通过家教的方式来提高收入也是不大现实的,仅靠学校所发的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子,连找对象都很困难。所以在就业机会比较多的大都市,男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当教师的比例没有女大学生高,年年如此,时间长了男女教师的比例就失调了。
女性做教师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相当一批的女教师已经成为教师之中的佼佼者,让大家佩服不已,比如于漪、毛蓓蕾等等。但从孩子的性格养成、情趣培养等方面来看,还是男女教师比例适中的时候,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第二,教师们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非常投入。每个班的班主任都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经验、体会和困惑,让我很受感动。
一班的班主任介绍了班级中的一个学生,人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己就主动找这个学生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这个孩子切实感受到了老师的一片真心,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成绩也每次一个台阶,稳步提升。班主任从中找到了一个字——“爱”,对学生真切的爱还是虚情假意的爱,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当孩子觉得老师真心关心自己,想帮助自己的时候,他是不会拒绝的。
七班的班主任也介绍了一个案例。在他们班,有一个学生英语偏科,他自己很着急,家长也很着急,学生自己感到已经努力了,但就是成绩上不去。老师帮着他一块分析原因,发现他在英语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不够。于是帮着他快速增加词汇量,这样抓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增。
八班的班主任介绍的是“家校互动”的事例。班级的一个学生,平时数学成绩一直在60多分之间,老师发现他有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但平时不会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特别是回到家里的学习效率很低。老师就和家长联系,一道制定帮助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这个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提升到了90多分,学生自己 和老师都很开心。……
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和大家分享成功案例的同时,还分析了班级中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学习氛围,对下一步如何加强教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比如说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投资,更要进行感情的投资;男生要关注细节,女生要加强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的作业布置和作业面批、作业反馈上做文章;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要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关注新课程考试要求和内容的变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等等。看得出,这些思考都不是随便说说的,是老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炼出来的关注点。
老师们还提出了一些很值得大家探究的课题,比如说一些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努力,但学习成绩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应该如何指导这些学生,既让她保持积极努力的态势,又能使她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比如说女生在学习理科方面的思维方式和男生有没有差异,如何提高不同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和效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会让一位教师从一名“教书匠”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三,质量分析会的主题抓的很准。每一个进入高三的学生,不管原来的学习基础如何,都对高三的学习充满了渴望,都希望通过高三的学习,使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之后,一些考试成绩中等程度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会感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出好的成绩,因此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了高三的高发期。关注中档学生的身心发展,成了高三年级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前些天的博文中,曾经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理论——“破窗效应”,说的就是如何关注中档学生的问题,把这些孩子抓住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就有了保证,这是出成绩的前提。
针对老师们在质量分析会上提出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个发言,从理解高三教学要求,切实备好每一堂课;创设思维互动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抓住作业的三个环节,巩固和深化学习内容;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等几个角度谈了自己对高三教学的认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