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作性活动的教育意义

(2008-08-11 08:54:21)
标签:

奥运会

合作性活动

团队精神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奥运会,将国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运动赛场上。在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国人对体育的认识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还是先从好学生的“标准”说起吧。

在中国,好学生的标准通常是“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学兼优,尽管三好学生中的一好就是体育,但和其他两好相比,体育的地位还是不够高的。而在美国的标准中,学习成绩好仅是评选的条件之一,其他重要的条件还包括社会活动能力、领导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等,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其他能力,主要通过体育、各类竞赛等合作性活动加以评价。

在美国的学校里,体育不好是没有地位的,而作为中学生的家长,一到周末,就都忙着奔向各种体育场所,去为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的孩子助威。相比较,在我们国家的学校里,学习不好是没有地位的:中国的家长一到周末,就要陪着孩子奔向各种培训辅导班,培训辅导的主要内容多是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科目,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却极少。

    美国是个重视体育、全民健身的国家,而美国学校如此重视体育,主要是由于体育的最大作用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因为体育活动显然是最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合作性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最自然也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其实,美国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体现在体育中,也同时体现在采取团队形式的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中,并注重培养在团队协作基础上的团队竞争力。

    在美国,体育的含义早已超越了锻炼身体本身,体育活动被美国人视作是一种社交活动,由此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而体育同时也需要参与者具有勇敢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进人社会后很重要的品质。

    团队合作意味着遵守规则、分担职责、同心协力。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以及每个人的优势对团队的贡献,同时学会在规范中竞争、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显然,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基本能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及短处则是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毫无疑问,合作性的活动有利于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并形成团队协作意识,这涉及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合作是任何事业的核心,美国人已经充分意识到这点。除了体育之外,在美国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总是设计一些多人合作的内容,这体现了美国人的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会合作,才有竞争能力。

    除了一般的课堂小组讨论及分小组做实验外,美国学校还在各年级开展分组调查研究活动。学生们每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每个人都要参与小组的具体工作,包括外出搞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调查结果,以及撰写调研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观察和观点都要汇总到小组的决定中,而在制定计划、展开行动和处理信息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全体成员的协调合作。显然,这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问题和与其他人相互交流观点的机会。

    相比较,中国家长绝大多数都追求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仅仅视体育为锻炼身体,这意味着只要身体没病,体育则可有可无。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没有时间保证,而且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也很有限,因此,重智不重体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也在引进“培养合作精神”的教育理念,也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但在这类团队组合性的活动中,暴露出了我国孩子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分工协作方面的明显缺陷,首先是不知道怎么合作,不知道应以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性合作;其次是很多孩子搞不清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别人的优势、劣势,从而无法实现互补性合作,致使小组合作的成绩低于个人水平之和,而有效的合作应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合作后的成绩高于单一个体的个人水平。

    我国孩子之所以在参与合作性活动时不知如何进行合作,主要是平时难得参与有合作内容的活动,即因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并普遍表现为协作能力低。由于多年的学校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竞争中度过的,学生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因而他们只具有单兵作战的经验。从个性心理角度来看,我国学生所欠缺的还不仅仅是合作能力。由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多竞争、少合作,这种教育环境易于促使学生形成狭隘的、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互相倾轧等不健康的病态心理,缺乏宽容大度的心胸。

    各自为战的竞争意味着,任何他人的优势都将构成对自己的威胁,由此必然带来人际间的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所形成的心态则是狭窄小气,包括气度狭小、心胸狭小、视野狭小。基于团队合作的竞争是以每个成员的优势组合来提升团队的合作成效,由此带来的人际关系必然是互相协作并互通有无,所形成的心态则是宽宏大量,而每个人不仅能自信于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欣赏他人的优势。

    美国学校的教育与中国非常不同的点是,他们比较重视学生个体的人格塑造,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如果学生参加了州里的科技竞赛拿了个很好的名次,学校会认为那是个人的事情而不会重视。但如果学校的足球队或篮球队打败了邻校的球队,学校会在广播里大肆渲染校队如何协调作战,用智慧和勇敢击败了对手等等,因为这是学校的荣誉。而在我国学校,情形却正相反。

    在现代社会,单靠个人能力作出事业上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创新成果要依靠集体智慧。因此,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我国学生在长期各自为战的排名竞争中,严重缺乏群体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与国外学生相比,这一能力缺陷显得格外突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显然是切中时弊的,但实施的路径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想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