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学研究师资建设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是我校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的一个传统,今年是第23届。
本届的教学评优活动从今年的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贯穿整个学期。和以往相比,本届的评优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参加了本次评优活动。
二是教学评优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评优活动分成两部分进行,其一是教师的板书比赛。“键盘时代更要写好字”,好的板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二是课堂教学。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每位青年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展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新思考、新实践。
三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进行了录像,所有的录像都上网,放到了学校的教学研修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电教室的两位老师前一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最多的时候一天录了6节课。录了之后的后期制作也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录像课,一方面为评委们进一步回顾和评价教师教学的得失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教研组积累了一批教学研究的资源。对于开课的教师来说,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录像,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特别记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学校科研室和教务处具体负责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优工作,他们为了这次评优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和沟通工作,制订计划、组长动员、安排讲座、协商录像、组织评委……为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詹前老师为青年教师开设怎样板书方面的讲座,激发了不少教师练习板书、写好黑板字的热情;电教室将每一位教师的板书作品全都拍照留存,为教师过后检查自己在板书方面的进步留下痕迹。
特级教师崔永富老师就如何开设教学公开课和青年教师们进行了交流,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和老师们分享。
各个教研组对组内青年教师的开课进行了精心的指导,教研组组织本组的老师们多次参与青年教师的备课和试讲,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青年教师们推出的这一批参赛课也有几个特点:
绝大多数的课是随堂课,依据教学进度来开设,按照原本的上课时间开课,尽量不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课堂教学设计中,不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装”,关注学科思想建设和学科内容的落实,在平常中见真义;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思维的投入、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各个教研组对本组青年教师的参赛课进行了初评,推荐出14位老师参加校级层面的教学评优。学校组成了由14人组成的评委团,分成理科、文科两组,对教师们的参赛课进行终评。
评委们在评价教师的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学的逻辑、问题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二是是否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比如学生自主、挖掘德育要素、体现学科思想……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课堂板书……等多方面的内容。
今天中午,评委们将就自己观课的感受进行交流和评价,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的优秀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