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程

(2008-05-24 21:54:36)
标签:

教学交流

课程改革

教育

分类: 我的心情
今天上午,黄山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暨高考改革专家报告会”在黄山田家炳实验中学报告厅举行。黄山市各个区县的教育局分管局长、各个中学的校长或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各个学校的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参加本次报告会。应黄山市教育局的邀请,我在这个报告会上做了题为“把握基本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专题报告。

 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程

会议现场

黄山市从2006年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不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前来传经送宝、交流经验。怎么会找到我呢?
    我所在的杨浦区农工民主党和黄山市祁门二中有一个对口助学项目,我们资助二中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助学的过程中,我和祁门二中的校领导多有接触,他们经常看我的博客,了解我的动态。祁门二中的校刊《生计》时不时也会刊登一篇我的博文,让学校的老师们了解我在某方面的一些思考。由于不断的互动和交流,二中的领导对我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听到市教育局有意向请人过来开设讲座的时候,他们就向教育局和教科所推荐了我,由此促成了本次的黄山之行。
    两个小时的报告,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展开讨论,我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从报告现场的气氛以及会后的反馈情况看,这次的报告还是切中时弊的,引起了不少校长和教师的共鸣。报告完了之后,就有一些学校和县教育局邀请我深入到基层去,再给他们的教师讲一讲。虽然因为时间关系,这次不可能再临时安排,但大家能够认可我的观点,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报告的内容当地教育局已经进行了全程录像,据说还根据基层单位的要求,准备刻成光盘下发,这里就不多讲了。
    昨天晚上,在准备这次讲座的时候,对上海市“二期课改”实施以来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产生了一些想法,现分述如下:
    二期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上海市的“二期课改”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制从世纪之交就已经启动,学科教材的编写随后跟上。从2003年开始新课程在部分高中学校进行实验,2004年扩展到部分初中学校,2006年在所有学段全部铺开。从下一学年开始,所有的学校全部进入“二期课改”。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新课程理念
    经过几年的实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已经能够比较自然地运用这些理念来思考问题。但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如何有效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教育口号喊得多,教育行为跟进少,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课程建设
    在“二期课改”中,出现了三种类型的课程结构: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了推进这三类课程的开展,各个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教育资源,建设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上海市三类课程的建设作出了表率。但从整体上看,仍人有很多教师缺乏课程建设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存在畏难情绪。
    3.教材使用
    新课程的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图文并茂,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底线编制,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教材感到不满意。一是因为新教材和老教材差别较大,知识结构做了很大的调整,要重新梳理原来的备课体系,教师自己不愿改变;二是很多教师感到教材内容太少,是不是需要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补充到什么样的程度,心中没有底;三是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缺乏研究。
    4.教学过程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多数的教师在公开教学时候,都能够认真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将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机结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但到了平时的课堂上,不少老师仍然是老一套,满堂灌,大题量的教学屡见不鲜。教学设计和公开教学出现了新的形式化的倾向。
    5.教学评价
    在实施新课程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致力于教育评价的改进,不断探索评价指标和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各类自主招生、推优生的政策,都是改变评价体系的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不过从大的方面看,目前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途径还是中考和高考,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制,制约了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创造性,整个社会“育分”不“育人”的现象愈演愈烈。
    成绩和困惑并存。在全国都在推进新课程的时候,作为一个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我个人的体会是:
    教育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其在这里牢骚满腹,固守过去已经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还不如身体力行,亲自去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会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
    研究型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在世纪之交,当大家都在观望这个课程是不是要搞的时候,我们学校率先开始了深入的实践,并且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将这一课程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进行探索。从1999年到现在,一直实践了10年,由于有一批教师深入实践,有教育科研课题的专业引领,我们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课程作为上海市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样板,一直在各种渠道进行推介;我个人成为市研究型课程编制组的核心组成员,参与制定上海市研究型课程指南的编写,并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撰写了好几本教育专著。
    拓展型课程也是一个新的课程体系,我原来对它了解的也不够多。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亲自主持一本拓展型课程教材的编写,我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教材本身内容的组织和把握之外,还学习了大量的课程理论,对拓展型课程的特点、定位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些认识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我自己也因此成为教材审查方面的专家。
    基础性课程的建设,我也亲身去实践,亲自执教新课程的物理必修课教材,从中体会新课程教材编写专家的良苦用心,体会教学内容变革的内在原因。因为这些方面的努力,我最后被选为《上海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编写组的核心成员,这样的一个机会,又促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提升了自己的思考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还专门设立了研究课题——教学目标设置的思考和探究,在区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教师改变一点点,很有可能改变孩子的终身。在新课程到来之际,作为一个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产生新理念。只有这样,教师自己才能得到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才能有序推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