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断创新的特色课程

(2008-04-02 12:52:30)
标签:

研究型课程

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

校园

分类: 校园一瞥

我校的课题型课程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我校也是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的特色课程。在新的一年中,如何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继续创新,鼓励师生更好地参与本课程的建设呢?

我们对十年来课题型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成果的交流和展示这个环节上还有进一步创新的空间。前些年,学生完成了课题研究之后,科研室、研究型课程教研组的老师们都会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从中选出优秀的成果,汇编成册,供全校的师生进行学习和借鉴。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将学生们的这些研究成果看一遍呢?就是看了,是否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艰辛劳动?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展示交流这个环节做一次大的改革——创建“杨高学生创新论坛”,让研究取得成果或者感悟很深的学生在这个论坛上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研究过程,把自己研究的精华展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发动学生,设计论坛徽标

论坛应该有自己的徽标,学生论坛的徽标,应该由学生负责设计。在我的倡议下,研究型课程教研组协同学校的政教处,在各个班级开展了一次论坛徽标的征集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非常的高涨,陆续送来了风格迥异、很有特色的作品。通过教研组、美术教师等的反复比较和筛选,最终朱晓云、李霄两位同学设计的徽标当选。

不断创新的特色课程 

“杨高学生创新论坛”徽标

徽标的中心部分是一个讲坛,一个人手里拿着话筒,正在侃侃而谈。人的身体部分和讲坛的造型,又有“杨高”的拼音兼英文字母“YG”之意,外围是“论坛”的英文字母的变体。左上角是一个创新之灯,灯丝采用了学校校徽中心的图案,再次将这一论坛和学校紧密关联起来。

第二,成立评审组,评点学生课题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从热心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中,挑选了部分教师组成评审组,一道参与论坛的组织任务。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审读学生已经完成的课题报告,了解学生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看是否具备论坛上展示的条件;二是发现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闪光点,通过论坛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问答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让大家了解,以便学习和借鉴;三是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给予点评;四是撰写简明的评价意见,并通过证书的形式反馈给参加论坛的学生。

第三,定期办论坛,展示学生风采

每半个月在学校里举办一次“杨高学生创新论坛”,学生在演播室里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同时邀请课题的指导教师参加论坛展示活动。除了现场的学生之外,整个论坛还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全校转播,让全校师生都能够了解学生的风采。

不断创新的特色课程 

学生在我校演播厅进行论坛展示

第一次的论坛活动,展示的是以下两个课题研究的小组的成果。“大雅隐于俗——金庸小说里的浑人群像”是许文臻同学的研究成果,他分析了金庸小说中那相貌丑陋狞恶、穿着猥琐不搭、思路简单混乱、武功不强不差的“浑人”特征,揭示了他们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活跃气氛、触发情节、对比人性等功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金庸作品的新视角。“庭院速递——窗前的第二自然”由汤文渊、孔迪、金祥晔、栾鸿宾等人集体完成,对如何在自家的窗台上或者阳台上布置一个迷你型的花园,从问题、思路、方案、前景、营销等角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设计,让人们在紧张生活之余,学会创造美,享受美。

两个课题组的同学们对自己的课题入选创新论坛,感到非常的开心。知道入选之后,他们就不时地来到研究型课程教研组长那里,询问论坛筹备的进展情况,修改自己的论坛报告,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指导课题的老师们也很开心,为他们所带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为他的学生能够在全校面前展示才华而高兴。

第四,多种渠道,营造论坛氛围

学校通过广告、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预告学生创新论坛的举办信息,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件事情。学校的网站,也将及时报道论坛的情况。

学校的领导对这一论坛也非常的关注,亲自参加论坛的展示活动,并给学生颁发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作为课程建设的创新,除了学生论坛之外,我们还在进一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题指导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在原有的聘请大学教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与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结成了专题研究的合作伙伴,定期展开互动交流,就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并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望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产生课题的火花,引发形成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这项活动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