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九华山莲花佛国视觉/图片旅行/见闻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在车上拍摄的九华山门
东南第一山
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杯渡”来到九华山,兴建寺庙、修行布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上九华山的境外僧人,也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山祖师。唐新罗国(即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在寻访名山以后,选择了九华山,在此苦苦修行75年后圆寂。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
地藏菩萨道场的山门,终年难开
从边门去地藏菩萨所在地月身宝塔,需要上九十九级台阶,有九九归一之意。导游说走左边上去保官运,走右边上去保财运,走中间上去保平安。你看我们这批人,大都选择了平安吉祥啊,呵呵。
九十九级台阶
“护国月身宝塔”是赵朴初题写的。因佛门忌“肉”字,所以改“肉身”为“月身”。这个殿因为有供奉地藏菩萨的肉身,所以是九华山最负盛名的殿之一。里面的具体情况我们没有看到。据说是殿中有塔,塔中藏金身。宝塔建在殿内,共有九层,上面是木质七层,每层都有佛翕八座,可能与佛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关;下面还有两层,汉白玉的,里面供有地藏菩萨的肉身。
护国月身宝塔
很多人到了这里之后,都要请香拜佛,并顺时针绕宝塔三圈祈福。在宝塔殿的左侧,还能看到康熙题写的匾额:九华胜境。
康熙题写的九华胜境
九华山古刹林立,现存寺庙99座,其中全国重点寺庙9座,省重点寺庙30座,僧尼1000余人,历代保存下来的佛像1万余尊。一千多年的佛教历史,给九华山留下了大量的稀世珍宝,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在气候常年湿润的条件下,肉身不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
路边随处可见的寺庙
九华山第一寺化城寺
乘坐有轨缆车,我们来到东峰之巅,去拜访“应身菩萨”以及他所在的百岁宫。
有轨缆车
在缆车终点站观赏“卧佛”
百岁宫从外表上看好像一座民宅,其实是一座拥有99间半殿宇和僧房的大型寺庙。这些建筑物立于高低起伏的岩石之上,错落有致。佛殿内部有石洞和巨石,有的巨石稍加劈凿,成为别致的佛座,由此可见匠心之巧。
百岁宫
百岁宫原名摘星庵。16世纪初,来自河北的无瑕和尚在云游了五台山和峨眉山以后,来到这里修行,活到126岁。相传他死后三年才被发现,尸体却未腐烂。众僧十分惊奇,虔心供奉,改摘星庵为百岁宫。明崇祯皇帝封无暇为“应身菩萨”,将其尸体装金,同时扩展庙宇。从此百岁宫名声大振,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九华街景
九华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寺庙与街道混杂在一起,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寺院。众多的文化遗址,历代遗留下的文物古迹,浓郁神秘的佛教氛围,博大精深的地藏文化,溪流、瀑布、幽洞、奇松、怪石以及重峦叠嶂的自然风光,让人真有“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之感。不过还是很遗憾,有句话说“不到天台,等于白来”,到了九华而没来得及上天台,确实是一件憾事,不过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