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学校教育校园 |
分类: 校园一瞥 |
——学校工作计划解读之四
我前段时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科研课题引领学校发展”,介绍了学校通过确立课题,引领学校整体工作上台阶的一些做法。现在回想起来,科研课题在学校的发展之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之前,学校申报的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型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延续到今天,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新课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年前,学校针对学生在信息时代文化判断力缺失的现状,申报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高中学生文化判断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也一直做到今天,我校师生广泛参与、深入实践,丰富了师生的人文素养、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文化判断力。
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关于科研、信息技术的工作是这样表述的:
九、以科研、信息技术为支持,提升办学品位和效能
把科研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指导教研组选定教研课题,引领教研组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更新学校网站页面设置,充实网上信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形成渠道畅通、资源整合、能耗节约的现代化办公环境。
关于科研工作,本学期要做的几件事情是:
1.制定学校的教育科研行动计划,整体思考学校最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这一行动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学校课题群建设的思考,包括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课题,明确学校最近几年统领学校工作的科研课题方向,形成市级课题领衔、一批区、校级课题围绕主课题开展研究这一“众星捧月”的格局;课题的申报、立项、实践、中期检查、结题、专家验收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在已有的奖励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国家级、市级、区级成果的奖励细化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2.教研组课题的申报工作。每个教研组都要有统领本组教学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科研室的主要任务,是要结合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分析研究教研组所确立的课题,是否与本组三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主攻方向相一致。并指导教研组关注课题申报的规范,关注组情和学校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关注教研组自身建设的需要,使得课题建设的过程成为教研组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的过程。
3.组织好新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由教科室牵头、学校其它行政部门合作举行的第23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本学期将举办板书比赛和课堂教学比赛。这次的比赛活动参与面广,3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各个教研组教师都要参与本组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因此,技术上的支撑和精心的组织都很重要。
4.做好学校杂志《新绿》等的编辑工作。《新绿》是学校教师展现自身教育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展现教师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除此之外,还要协助研究型课程教研组,编辑出版《新绿》专辑——学生课题型课程论文集,反映学生在课题研究方面所取得成果。还有学校以及各部分临时性的文本编辑整理工作等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社会向着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前进。学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同步发展,有超前发展的思考,站在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我感到有几件事情必须抓紧办好:
1.学校网络平台的更新换代。教师为什么愿意上某个网站?不外乎几个因素:这里有自己需要的信息;有可以方便探讨问题的场所;有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的平台……从上个学期开始,信息中心就一直在推动学校校园网的更新工作,多个方案的评估、个性化的设计、和相关公司的谈判和沟通、初装和实验……,本学期开学之后,最关键的部分——教师平台建设完成,并开始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培训。我们希望通过新的校园网建设,给教师提供更方面、更快捷的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专题研究和科研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2.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信息中心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和“二期课改”新教材配套的市级层面的教育资源;我区教育资源的链接;我校购买的几个资源库的教学内容等。这些资源可以统称为外来资源,我们更关注的是各个教研组自身教研资料的建设,通过试题、教学专题、公开课研讨等多种形式,上传与新课程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风格的资源库。
3.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在完成教师教研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学生学习平台、学校管理平台、家校互通平台等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大学校各方面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识,形成信息化的办公环境。
4.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技术支撑力度。有计划地引进新的自动录课系统,促进微格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为教师方便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支持。
5.继续深化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研究”工作,力争在2008年度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