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团队合作经营人生感悟随笔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昨天傍晚,乘坐电梯返回居住在20多层高楼上的家的时候,两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番联想。
现象一:一个从楼外走进来的人(住在我们这个楼里的某人)看到电梯门开了,人们正在往里面进,就从大楼门口开始向电梯门口奔跑。快要到电梯门口的时候,电梯门关上了,他还不死心,用力揿电梯的按钮,但是电梯还是启动上升了,剩下他悻悻然地站在电梯门前,等待电梯再次下来。
你为什么不喊一声,让电梯里的人不慌揿按钮,等你一下呢?
现象二:下班回家的高峰期间,电梯里人们为患,挪动起来很不方便。几个进来的人,努力地伸出自己的手,想点击自己要到达楼层的电梯按钮。手臂伸出来的时候,手臂附近的几个脑袋左右躲避,设法给这个手臂留出空间。
你为什么不说一声,让站在按钮旁边的人帮你揿一下呢?
上述的两个现象,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团队合作意识的欠缺。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很吃力、而旁边有人只要伸出援助之手即可方便解决的时候,很多人宁愿自己设法独自完成,也不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结果,往往搞得自己很累、很被动,时不时还给别人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团队合作为什么比较难?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传统文明礼仪的缺失。前些年,国家曾专门遴选了一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等等,规范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习惯。凡是我们强调的东西,一定是在这个方面意识不强、做的不好的地方。文明礼貌本来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但现在这样的传统已经快要“失传”了。一个楼里的居民,老死不相往来,住了若干年都不知道邻居姓什么、家里有几口人;一个办公楼里的人们,每天忙着自己的事业,与其他进驻在楼里的单位和客户形同陌路……至于说见面之后相互问个好,聊上两句的事情,就更难发生了。平时没有相互问好、相互交流的习惯,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也从来不去麻烦别人,等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说不出口,只好自己勉为其难了。如果生活在一个楼宇中的大家相互之间都非常有礼貌,见面都能够问候一声,你说别人会在你即将到达电梯门口的时候,将你关在门外吗?
我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看足球方面的报道,其中有一个现象我比较关注,就是很多中国的球员在场上踢球的时候,只知道自己在场上傻跑,不知道喊叫。对于这个团队合作要求极强的足球项目,当队员之间连喊叫都不会的时候,他们是如何沟通的呢?他们又如何发挥团队整体的作用呢?我真有点想不通。而他们缺乏相互之间喊叫的意识,其根源也在于平时没有相互问好、相互沟通的习惯吧?
第二,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团队合作的基础就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坐公交车出门,车里面非常拥挤,很多人为了能够到刷卡机前刷卡,宁愿不畏艰辛一点一滴地挤挪过来,把周边的人挤的东倒西歪,也不愿意将卡传递过来,为什么呢?对别人不信任啊!当每个人心中的防范意识都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要想让他们相互之间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意识比较强的时候(比如说防范意识),对别人出现类似行为的观察和理解是非常敏感的,这中观察和理解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对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发展的判断。
第三,相互之间缺乏尊重和理解。当一个人伸直了手臂也够不着电梯按钮的时候,我们看到比较多的现象是大家的互相避让,有时还会因为伸手碰到了别人,而引起别人不满的神态,甚至导致口角。站在按钮旁边的人,很少去体会这个想按键人的行为表现,问他一声帮他按上的情况就更少见了。当某人在关电梯门的时候,他也很少关心门外面是否还有人,是否有一些心急火燎的事情等着这些人尽快上电梯去处理,只想着自己进来了就可以了。当一个人上了公交车看到人比较多的时候,尽管手里拿了两个硬币,可以让别人将钱传递给售票员,却站在那里不动声色,一定要等着售票员挤过来收钱撕票。他从来不去想售票员过来一趟是多么的不容易,还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你说团队合作能够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