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组建设年

(2008-02-26 17:38:21)
标签:

教研组建设

专业发展

教育责任

学校教育

校园

分类: 校园一瞥
 

——学校工作计划解读之一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学校今后的发展。为此,学校在确定本学期工作计划的时候,明确提出将教研组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一、以“教研组建设年”为抓手,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在把学校办成名师云集的高地的目标鼓舞下,在连续多年教研组评优的基础上,贯彻好近期教代会通过的新“教研组评优条例”,以“教研组建设年”为主题,重新审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历程,寻找新的生长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更快发展。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学术委员会对教研组建设的指导、监督和评价功能,根据各教研组不同现状,分析师资队伍状况,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和三年教研组发展规划,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有效帮助。继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学习于漪老师《岁月如歌》一书,铸造师魂,提升师德,让“教育美丽如歌”。学校要强化教务部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三级管理意识,落实校本课程建设、教学有效性探索、教师培训渠道拓展、教学研讨与论坛举办、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第23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举办等各种措施,整合我校三个市级名师基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讲实效地把“教研组建设年”工作扎实推进,切实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目标:名师云集的高地。

在于漪老师的引领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宝塔型的骨干教师群体:10个特级教师(其中8个依然活跃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第一线)、一批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多位校级骨干教师。但这离“名师高地”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这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制度保障:教研组评优条例。

学校开展教研组评优活动已经有多年,在评优活动中,积累了教研组建设的不少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学校于2007年底制定了“教研组评优条例”,并在上学期结束前夕召开的教代会通过了这一条例,从制度层面对教师队伍建设予以规范和保障。

工作抓手:教研组建设年

设立“教研组建设年”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本身是为了突显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抓手。教研组建设肯定不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成效的,这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以“教研组建设年”为抓手,2008年度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有:

制定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让大家明确教研组和个人发展的目标,大家一起营造发展的平台和氛围,促进规划的落实。

利用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鼓励教研组和备课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实施“二期课改”的最佳途径。青年教师的教学大赛分板书比赛、说课比赛、上课比赛等项目,板书比赛重在引导青年教师“键盘时代更要写好字”,用自己优美的板书给课堂创设更多的美;说课比赛重在鼓励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倡用精练的语言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图;上课比赛重在展示教师在教材理解、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等方面的探索。

进一步发挥高级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搭建课堂展示、讲座论坛等平台,展示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带教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促进同伴互助落到实处。

加强对统领教研组整体工作的科研课题的管理和指导,要求每一个教研组都要有一个重点课题,组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为课题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努力提升教研组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

进一步开展“让于漪成为我们共同的形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岁月如歌》,体悟在新世纪该如何做一个让大家尊敬的好老师,让“教育美丽如歌”。

探索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力争提炼出经验来。

主要阵地:课堂。

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针对课堂教学有一段专门的论述: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教学一线,加强以听课为主的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五个环节。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把各个层面的听课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全过程记录、呈现。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对学科教学的指导、评价功能,积极寻求校外教学专家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深入开展教学有效性的研讨和实践。

这段话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和打算。一是抓教学常规,落实五个教学基本环节,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建设网络教研平台,丰富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形式,加强过程管理;三是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形成“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教研组的所有活动也是这样,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展开,才能够落到实处。教育改革也好,教学实验也好,教育科研也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切实得到收获,让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专业支持:三个名师培养基地、学术委员会。

在上海23个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基地中,有三个基地落在同一所学校,这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有利条件我们将更好地加以利用。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也制定了自己的工作条例,努力在学校“教研组建设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期望通过这些基地和组织,更好地对教研组的建设加以指导,让教研组的发展更加快捷、顺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