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漫谈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文化 |
分类: 他山之石 |
1.教育开始于家庭,家庭里的阅读是有价值和必须的。
孩子的性格、习惯等,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基本形成,要想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教育在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方面是能够很有成效的,但为什么不同的孩子获得的不一样?这与习惯、性格、思考问题的方式等都有关系。从小在家庭给孩子建立起一个阅读的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能够给孩子更多的有效指导。
3.不管在生意场还是在生活中,性格、人格和人际关系都比聪明更重要。
在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知识爆炸,学校里的课本从编写好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对孩子真正起作用的是知识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以及孩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养成的性格、人格和人际关系。
4.正确的教育只能建立在牢固地基础之上——阅读能力、写作、算术和基础科学。
5.学到手和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别人是拿不走的。
8.艺术将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艺术和科学统一起来,以让人们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维。
很多科学家都讲过这样的话:“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爱因斯坦能够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对音乐、对乐器的终生热爱是密不可分的。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小提琴,李政道主编《科学与艺术》大型画册……都在告诉我们艺术在孩子成长以及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9.科学和工程技术许多是有关敬业精神的——不仅愿意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继续坚持一个哪怕已经失败了20次的实验。
所有的科学创新,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所有的探索和尝试都是和失败紧密相连的。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看到成功者的鲜花和荣誉,而往往忽视失败者的艰辛和困苦。但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而且经常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取得突破的。“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没有敬业精神,就不要谈创新和发明创造。
14.教育改革只是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