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2007-12-05 06:51:09)
标签:

校园生活

分类: 校园一瞥

4日学习考察的重点是北大附中。现在大城市的交通在上下班的时候都非常拥堵,北京也不例外。为了不耽误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匆匆地用过早餐之后就奔北大附中而去,就这样赶到那里已经是8点多钟了。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北大附中的校门

北大附中1960年建校,和北大有着紧密的关系,相当于北大的一个系。在办学的历程中,附中全盘接收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一传统,以蔡元培提出的“发展个性,涵养人格”为办学方针。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北大附中一直都很出名,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有人说北大附中比北大还北大。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校园一景

北大附中的康健校长也是我非常敬仰的名校长之一。他非常儒雅,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准和道德修养,和他在一起总会给你潜移默化的影响,引领着你思考和前进的方向。2005年康健校长曾经到杨浦高级中学开过讲座,讲座的内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10月份世界名学校校长论坛上,我再次聆听了他精彩的论坛主持。这次到北大附中来学习,又给了我一次近距离感受康校长人格魅力的好机会。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康校长在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风格

通过康校长的介绍,我们对北大附中的两个主要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一个特点是学校倡导民主、包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北大附中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每当有一件事情需要去做的时候,大家都会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当然,在这样的氛围内搞管理很难,工作的效率不会很高,这实际上是一种取舍。还有一个很小的事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学生办了一份刊物,取名叫《偷听北大附中——引领校园与社会的沟通者》,光看这个名字就会让领导心里不舒服,康校长也坦言和学生沟通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是这样定了下来。更有意思的是,刊物中还有一个专栏,取名“你问小康答”,是刊物的记者和康校长之间的访谈,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叫你小康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在某些校长看来“大逆不道”的行径在北大附中也给包容了。另一个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这样的“四自”不是放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载体和抓手,落实到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比如说众多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室、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等等。北大的很多人才都是在社团中成长起来的,北大附中也成立了社团工作部,加强社团建设,拓展社团资源,规范社团的行为,并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平台。我们在教学楼里看到了学校张贴出来的社团活动的一览表,从这个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社团活动的情况。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生物实验室里的大熊猫标本,从秦岭获得。

我们也就一些问题和康校长进行了交流。比如说,如何看待指导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康校长认为,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搞运动式的,一阵风,没有一个一贯而终的教育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就很重要,要返璞归真,不要被浮华的东西所左右,在不停地刮着的风中,要努力守正。现在我们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所运用的教育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等都不完全一致,作为校长和教师,要有一种胸怀,要学会吸纳,要明白很多教育理论只能给我们一些教育实践的启发,都不能盲目照搬。教师和校长要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课改,一个人如果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是非常可悲的。还要注意的是,教育理论经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思维的方式,但思维的方式不等于实践的形式。

关于课堂教学,康校长特别坚持的一点就是要“有准备地上好每一节课”。他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过程的充分性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关于学校的管理,他认为第一位的挑战就是教师问题,课改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就是因为教师本人对课改不理解,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立足于一线的实践培训。除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之外,职能管理的专业发展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校长的权力体现在他的专业性上,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又体现在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性上。

还有很多,我们不仅做了详细的记录,还向康校长索取了他给我们准备的PPT课件,有很多内容还须进一步理解和消化。

为了我们的到来,学校提供了语文、英语、化学、历史、政治等6节随堂课,供我们选择学习。这完全是一种常态下的教学课,我去听化学课的时候,化学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根据康校长的介绍,平时外面来听课,学校里都是安排这样的没有加以修饰的课,可能不一定很完美,但一定是真实的,这也是学校教学的一种追求。我从这些没有经过修饰的课中,看到了教师备课的认真,看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看到了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高一的随堂化学课

在参观学校教学设施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物理实验室。两幢教学楼里各有一个层面的物理实验室,分别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安排实验。学生上实验课,不用到另外的教学楼去,可以节约学生课间的换教室时间。如果一个年级的学生调换到了另外一个教学楼上课,实验室里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也会跟着学生调整,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实验室。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除了实验随着学生走之外,物理实验室还有很多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装备,比如分光镜、读数显微镜、杨氏模量实验装置、朗威的传感器等等,也有多个供学生活动用的实验室。学校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尽量多地做一些实验,包括那些教材中没有、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很有好处的实验。

在北大附中学习考察 

物理实验室一瞥

    除了各类实验室之外,我对学校里的各种专门教室也很感兴趣,比如说素描教室、国画教室、地理教室……等等。如何发挥自己的学校现有场馆的教育功能,外出的考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