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实验dis |
分类: 课程教学 |
——解读《改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0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对落实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各种猜想和假说,只有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同时,很多的物理实验又丰富了物理学科的思想和内容,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不难看出,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目前基础教育普遍重视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强化对物理实验的重视,有利于促使物理教学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
在物理教材中,有丰富的物理实验的内容。其中有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的,比如说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等;有的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感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的,比如说各种学生实验;也有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的,比如说各类拓展出课本基本要求之外的课题研究。这些实验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中学物理实验一个完整的体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到的现象,还要求理解现象所表明的物理内涵,了解某些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在学生实验中,无论是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等,都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能正确选择、使用仪器和工具,准确获得实验信息,合理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演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有时还要克服困难,学会排除简单的故障;高中学生还要知道某些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探索性实验,则更应注重假设、猜想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同时,在实验时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操作,又要重视与他人的合作,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完成。对某些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操作,要加强安全教育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材料和仪器必须停止使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实验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实验的主要操作对象和功能,实验可以分为两类: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意见》中,对这两类实验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演示实验的教学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实验装置的构造特点;②实验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③物理现象的特征;④影响物理现象变化的要素。
在2004年的上海高考物理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考查演示实验的试题: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实验仪器及线路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道试题,就包含了对上述四个要点的集中考查,各位不妨仔细体会。
学生实验又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
其一是关于测量工具使用方面的实验。比如弹簧秤、打点计时器、多用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对于这一类实验,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和掌握:①测量工具的构造原理;②测量的注意事项;③测量工具的读数规则和方法。
其二是测定物理量的实验。比如即时速度、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电阻、电动势和内电阻、磁感应强度等的测量。对于物理量的测定实验,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测量的基本原理;②实验器材的选择;③实验的一般步骤;④数据如何处理。
其三是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下列几个实验属于这种类型: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实验、用DIS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实验、验证波义耳定律实验、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等。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要求明确以下几点:①实验的基本原理;②实验器材的选择;③实验的一般步骤;④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其四是研究类的实验。在物理教材中,研究类实验主要有:研究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小灯泡的U-I特性图线等。研究物理现象的实验,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实验的基本原理;②实验中隐含的思想方法;③会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④提出实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其五是探究类的实验。就是选择一些探究性问题,要求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物理规律或者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过程分析,并对实验的可能结果作出判断的实验试题。这种类型的实验要求知道以下几点:①实验所依据的物理规律;②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③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与文字、图象之间的信息转换等。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有不少学生实验一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像共点力的合成实验、验证波义耳定律的实验等等,只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实施。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
还有一些实验,有一定的安全要求,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评估,并尽可能更换实验器材或者改进实验流程,确保师生的实验安全。比如说利用水银柱进行的波义耳定律的验证实验,就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已经用注射器替代。再比如进行高压放电演示实验以及静电演示时,就要特别当心高压所带来的危险。
最近几年在实验“二期课改”物理新教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新教材就是用DIS做实验,其它的实验就不需要再重视了。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将一些老的实验器材进行清理变卖,等着学校配置DIS实验设备,以至于新的实验设备没有按时配备到位,老的实验也不做了,学生一两年都没有进入过实验室。《意见》对此给出了明确的说法,提倡用身边的器材做简易的随堂实验、提倡课外小制作,这样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可以说是正本清源。
我们的老前辈朱正元先生一直提倡“坛坛罐罐、拼拼凑凑”,用自制的实验器具来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实验器材如何先进,物理总要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会有生命活力。而小实验、小制作就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有效桥梁,也是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和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