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站在科学技术前沿的科学家是信息时代的敏感的神经。他们时刻关注着科技前沿的每一个进展,探索着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预示着可能引发的未来。他们高度重视的是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向,同样的,他们中间一些人也在思考着这个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他们思考的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浩如烟海的信息涌现对教育的影响;
良莠不齐的信息对教育的影响;
怎样才能真正地认识信息;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的大量涌现,教育工作者对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信息思考不够。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就是尽量多讲授一些、尽量让学生多练习一些,除了原有的课本知识之外,再加上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不断补充的结果就是学习负担过众,学生难以承受,好心却没有能够办成好事。
科学家不是这样盲目被动地做出反应的。他们的反应是思考知识内在的规律,做成一些“筛子”,筛选知识。他们将规律划分为唯象学定律和基本定律;他们将概念划分为特殊概念和通用概念。他们主张重视讲授基本定律和通用概念。使教学过程做到事半功倍,在教学效果方面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前面曾经讨论过基础教育的教材问题,如果能够让各个不同领域对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研究的科学家参与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讲授过程中教材的处理中来,我想一定会对当今的基础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针对浩若烟海的信息,也提出一个以少胜多的解决办法,即教给学生“关于信息的信息”。他的观点是:人们了解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人们掌握了关于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信息”,就有可能踏上通向一切的道路了。他的论据是:现在,我们的电视频道假定只有10个,我们可以用“来回转换频道”的办法选择节目。但是,随着卫星转播能力的增加,节目的丰富多彩,当我们有1000个频道的时候,如果你仍然按照原来的办法“来回转换频道”随意浏览所有的节目信息的话,即使你从一个频道转换到另一个每次仅仅用3秒钟,你转换1000次,就需要近1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很可能最美妙的节目已经播放完毕。那么,怎么办呢?办法很简单,你只要用几分钟浏览一下电视分类节目导报就可以了。这种导报就是“关于信息的信息”。所以,人们绝对不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就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对此,尼葛洛庞帝还作了如下进一步的说明:“在美国,《电视导报周刊》的利润居然超过所有4家电视网的利润的总和。”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尼葛洛庞帝深刻地指出:“它所代表的意义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其价值可以高于信息本身。”实际上,今天,科技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学生不掌握“关于信息的信息”已经不能真正获取知识。它的价值甚至决定学生学习的成败。
从教育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去认识并探索关于信息的信息的话,那么,学生将有可能从题海中间解脱出来。
其实,这些并无多少新意,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古代知识比较贫乏、知识传递速度非常缓慢的时候,这句话的作用似乎还不是特别的明显,但在信息化的今天,这句话真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