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心情 |
7月31日,是申城今年夏天的第22个高温日。
最近几天,老天“热情”有加,上海每天的最高温度都达到39℃,29日更是创造了上海有气象记录135年以来的最高温度季军,与昨天并列季军的是1944年7月6日和2003年7月25日,冠亚军均出在1934年,分别为40.2℃和40.0℃。
连续的高温,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给市民的身心以极大的考验。很多人受不了这高温天气的“烘烤”,纷纷走进了医院,很多工作岗位因为温度偏高而停止了工作。我们学校的校办工厂,虽然工人都在厂房里工作,不必忍受露天酷暑之苦,但我们依然担心工人们身体吃不消,已经为此放了好几天的假了。
高温也极大地考验着能源、电力等系统的调配能力。因为温度过高,对电力的需求更大,没有空调简直都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但令市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用电负荷接连创造新高,并没有出现区域拉闸限电的现象。记得前些年在外地,一到夏天,电力供应就明显不足,晚上在家里,电灯开起来像“鬼火”,空调基本上启动不起来,每天看着这些电器而“兴叹”,最后还是要用芭蕉扇解决问题。
老天“热情”为何经久不衰?气象专家分析原因有三:
我看,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大家一起消耗汽油和电力,也是造成城市“热岛”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消耗量惊人的化学能(石油和天然气)和电能,大部分转化成了城市的“热能”,就着样给城市加温,城市的温度能不高吗?
上海热的受不了,我和几位朋友一道,带着爱人和孩子,于31日下午“逃离”了上海,来到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准备进行一次“避暑”之游。
这是我第一次到内蒙古来。
我们从虹桥机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于傍晚20:10到达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是一座塞外名城。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地面温度只有22℃,行走在呼市的土地上,感到特别的惬意。
在宾馆住下之后,到宾馆广场的夜市里吃夜宵,一杯啤酒,几串羊肉………坐在露天广场里聊了一会,感到浑身冷飕飕的,有点坐不住。两地的气温差异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在上海,就是后半夜也热的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