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入住贵德温泉宾馆的时候,还在企盼不要下雨,以便19日早晨出发的时候,能够看到清清的黄河水。可是天公不作美,晚上小雨又稀稀拉拉地下了一夜,一直到走都没有停的迹象。
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从贵德出发,赶往循化,其参观高原明珠——孟达天池。计划的旅行线路是沿着拉脊山返回到千户,然后转向群加,经群加森林公园到循化。
从贵德到千户这一段就是我们18号赴贵德的时候所走的道路。一天之后再走这条道路,大家完全没有索然无味的感觉。为什么呢?高原的风光美不胜收,而且移步换景,特别是昨天躲在云雾之中的雪山,今天露出了它美轮美奂的风姿,大家一个个激动万分,司机也为此专门停车两次,让大家下车拍照。

拍摄雪域高原美景的时候,忘记了周围寒冷的天气
从千户转向位于湟中县群加乡的道路,向循化方向驶去。这是一条新修建不久的道路,路况不错,但因为海拔比较高,我们的车继续在云雾之中穿行,车速不快。在云雾之中,我们穿越了群加森林公园,经过群加乡政府所在位置之后,发现前面的道路因下雨造成了塌方,车辆根本无法开过去。

云雾缭绕之中的群加森林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和塌方处掉头回来的车辆上的驾驶员进行了沟通之后,我们决定改变行程,从群加返回西宁,在西宁的周边做一些游览。
到了中午时分我们才到达西宁。西宁倒是晴天,气温也比较高,一个半天我们又经历四季的温度变化。我很佩服老师们,在这剧烈变化的气候环境中,大家一个个都身体健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西宁首先参观了伊斯兰教很有名气的礼拜场所——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这是当地的回族人每天做礼拜的场所,是全国每年做礼拜人数最多的地方。回族人做礼拜是很有特点的,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每次开始前的15分钟,寺中的阿訇就会通过广播召集当地的伊斯兰教徒,或在自己的家中,或赶到寺中做礼拜。我们下午前去参观的时候,正赶上他们13:30做礼拜,亲眼目睹了他们一个个赶到寺中的情景。据说平时的时候,每次做礼拜都有一千多人参加,周五的礼拜有3万多人。而每年10月的开斋节,做礼拜的人数高达13~15万人,届时,清真寺旁边的街道都被虔诚的教徒所跪满。虽然我们没能亲眼所见,但从拍摄的照片上就能感受到礼拜场面的壮观。

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在伊斯兰教民中,那些比较有文化的人称之为阿訇。在寺中,我们还看到了阿訇的老师“满拉”给他们讲解《古兰经》的教学场面。这些正在学习的阿訇们年龄差异很大,个个手捧阿拉伯文的经书,学习很认真。据说成绩优异者还可送到麦加去学习。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由四进院落和风格不同的房舍、花园组成,包括接待外人的庭院、自己的内宅、夫人的楼院以及警卫伙房所在的院落等。马步芳在这里生活了6年多的时间。解放之后,这个地方先是成为解放军一个军部的驻地,然后改为博物馆,后来还分给了很多市民居住,里面的设施已经损失惨重,很多房间空空如也。还是山西省的一个人在此投资,将其作为一个游览景点,才开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在所有的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玉石厅。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全部采用玉石作为内外墙面的建筑,走进这个房间,感到非常的阴凉,这和玉石的功效很有关系。据说这些玉石采自青海省的兴海、互助等地,属于那种“羊脑石”,硬度不高,质地细腻,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马步芳建设他的公馆的时候,这些玉石都是他的部队官兵用手一块块地打磨出来的。

马步芳公馆内的玉石厅
参观了马公馆,我们赶往互助县,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土族自治县,我国绝大多数的土族都生活在这里。土族源于游牧民族,先民曾在甘肃和青海的牧区建立过一个长达300多年历史的吐谷浑王国。现在的土族是吐谷浑的遗民和蒙、汉、藏等民族融合之后所形成的。
土族妇女善于制作各种精美的刺绣品,她们的衣服也由红、黄、蓝、绿、白色彩条拼制而成,好像从天上裁下来的一段彩虹,因此,土族也被称为“彩虹的故乡”。我们在“纳顿庄园”里,欣赏了具有土族风情的民俗汇演,有服装展示、高歌“花儿”、跳“安招舞”、表演“轮子秋”、参与婚典仪式等,还品尝了这里的特色食品,比如“狗浇尿”油饼、棍锅馍馍、青稞酒等,对这个民族的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

土族姑娘和小伙正在表演“轮子秋”
从互助县出来,我们也结束了全部的游程,直接赶往西宁机场。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西宁飞往浦东的飞机中间还经停西安咸阳机场,在我们的计划之外,又安排了咸阳机场游。这可苦了我们,等到了浦东机场,已经20日凌晨1:00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