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心情 |
放假在家,看书、休息、辅导孩子功课。昨天又来了兴致,在厨房里捣腾了一天,买菜、洗菜、搭配、烧菜,忙得不亦乐乎。
说实在话,对我们这些习惯了在单位吃饭的人来说,放假在家里做饭是一种“折磨”。我的爱人就常抱怨,一来每天买菜做饭,到了菜场都不知道该买些什么回来,二来洗呀烧呀忙活了半天,到吃饭的时候一会儿功夫就结束了,感到有点不值得。单从结果看,做饭花费的时间确实有点“不值得”,但如果注重过程,还是很有情趣的。
首先是菜的选择和搭配,经常有一些新的蔬菜上市,给我们买菜多了不少选择;其次是菜的不同组合,平常做饭有一定的定式,偶尔变换菜的搭配和烧法,会增添不少的食欲。相对来说,我喜欢做饭,不喜欢洗碗,就是觉得做饭的过程是一个可以实践自己的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做的过程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意外,也会让自己记忆好一段时间。比方说昨天中午,煤气炉上两个锅同时操作,一个炒一个煮,在翻炒的过程中,一片蘑菇落到了炉子上,我没有多想就拿了一块抹布去擦拭,忘记了旁边的另一口锅,手臂碰着了滚烫的锅沿,一下子烫出一条像刀疤一样的印痕,我根据学习的热力学原理,赶紧将手臂烫伤部分放到自来水龙头下,让自来水长时间的给手臂降温,还好处理及时,倒没怎么疼,也没有起泡,但是一条印痕肯定要过好多天才能消失,呵呵。
我开始尝试做饭,是在12岁的时候。当时在另外一个村子里读初中,离家有一段路程。冬天上学的日子最不好过,天还不亮,就要起床赶到学校里读书,母亲为了让我在路途中暖和点,总要很早起来帮我做一点吃的。我觉得母亲很辛苦,起早贪黑的很不容易,就给她提了建议,让她头天帮我准备一些东西,我早晨起来自己做着吃。记得当时吃的最多的是面条,早上起来将炉火捅开,在锅里抹上一点猪油,切一点大葱、几片白菜叶,在锅里炝一下,然后放水烧开、下面,一会功夫,一碗热气腾腾的“炝锅面”就出锅了。直到现在,我每次回家,吃一碗面母亲擀的面,还是一个保留节目呢。
做饭挣钱,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那是我刚成家之后不久,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七十几元钱,弟弟又跟着我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时在淮北,我们学校单独提前招生,全市各个乡镇的学生,凡想到我们学校读书,都需要来参加我们的招生入学考试。考六门课,两天的时间,监考老师每人可以得到40元的监考费,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几个老师都太穷了,想多挣一点钱,就在一块想办法,看能不能利用招生的机会,多挣一点钱。甭说,还真让我们给想到了。我们和学校提出,不参加监考工作,免费将学生宿舍全部清理一遍,然后将其作为一个“临时旅社”,接待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和家长。学校领导以为我们肯定赚不到钱,还可以免费将宿舍打扫干净,就很愉快地答应了。我们三家人开始了一场艰苦的劳动,用了一天的时间清理宿舍的垃圾,装出去了好几板车,然后就是到大学招待所借床单、凉席和枕头,喷洒灭蚊灵……用了两天的时间搭建起了“临时旅社”。然后在考生报到的时候进行宣传,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拉来了几百口人,一下子将整个学生宿舍给住满了。吃饭怎么办?除了和馒头店定购馒头、米饭主食外,菜就有我们自己采购并炒制了。炒菜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先设计了一个菜谱,每顿饭一个荤菜两个蔬菜,两天不重样,然后开始在炉灶旁忙活了起来,辣椒炒鸡蛋、回锅肉、木须肉、蒜蓉黄瓜……我接受了几百口人的集体考验,还好勉强过关,大家没有说什么。回头一结算,每家都赚了三百多元钱,是平时工资的好几倍,大家那个开心啊,也让学校的部分领导眼红了不少。到了第二年,我们还想再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教导处的某位领导坚决不答应,拉上自己的家人做了起来。没有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只好老老实实地回来监考了。
做饭做出一点名堂,是我给孩子过满月的时候。那时候我的岳父还是大学中文系的主任,孩子出生之后,大学里不少有头有面的人都到家里或者医院去探望,怎么感谢人家呢?比较“时髦”的办法就是请大家吃一顿。那是工资还不高,也没有下饭店吃饭的习惯,就酝酿着在家里做。把这个意思和岳父沟通了一次,他也表示赞同。大致一算,要请近20位到家里来,怎么办?把一个房间里的床拆了,各种家具腾空,摆放了两张饭桌,然后就是准备菜肴。那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八个冷盘,十道热菜,还有两道点心,大家吃的非常开心,我自己关于做菜的学问也长进了不少。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做的最丰盛的一顿饭了。
后来逐渐在教学上花费的精力多了,做饭的事情就不怎么上心了。现在要我说拿手的菜有几道,我还真说不上很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