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这个星期感到特别的繁忙,前半周忙着学校的展示,后半周又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安排。昨天忙完了“义务咨询”,今天又是高三年级的“网上名师辅导”。
“网上名师辅导”是区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每年3、4月份,给全区高三、初三的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的辅导,帮助他们梳理学科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迎接中考和高考。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今年教育局安排我来给高三选修物理的同学开设讲座。
讲座的主演播室在教育局信息中心,通过网络和各中学相连接。讲座进行的过程中,各个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校的会场里收看,部分学校除了能收看外,还具备互动提问的条件,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将听课或者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老师当场就可以进行回答。讲座的内容被全程录像,挂在杨浦教育网上,供有兴趣者在报告之后继续观看学习。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我从三个方面给高三选修物理的同学进行了辅导:
1.明确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就好像人体的骨骼、建筑的框架结构,它撑起了物理学的整体轮廓。搞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基本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等,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中,物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就连最后的压轴题,也常常直接考察一些最基础的概念。而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很多学生不太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很多教师整个高三复习期间基本上就没有让学生看过教材,从头到尾就是练习卷、习题集,导致不少人只关心试题,不关心概念;难题经常能攻克,一到简单的问题就犯错。
我在讲座的过程中,给大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看上去都很简单,但是回答的时候非常容易出错,从中让学生体会明确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常见问题的分析思路
物理问题一般的处理程序是这样的:①阅读和理解问题;②确定研究的对象;③明确对象属于什么样的物理模型;④分析对象的运动特点或状态变化特征;⑤选择物理规律;⑥列方程求解。
很多学生求解问题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喜欢读题之后先写出一个公式,看能否求解,如果不能求解,换一个自己想到的公式,再次带入数据,看能否求解……如此反复,直到最后获得问题的解决为止。由于没有正确分析问题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苦,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掌握是靠大量的做题进行的“量”上的积累,而没有思维方式方面的提炼和提升,因此对历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要么始终考不出成绩来,要么成绩忽高忽低,飘忽不定。
我在这一部分,先是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犯错或者感到畏难,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期望能给他们一些启迪。
3.熟悉主要的物理思维方法
在物理高考试题中,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是一个重点。那么,经常考到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构成的研究对象的时候,整体和隔离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二是对称法。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一种在变化之中蕴含的某种不变的特性,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学问,当然要在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中,体现这样的一些特点。三是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遇到新的运动,用老运动来替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遇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用合力替代,转化为大家熟知的二力问题;还有运动的替代、电阻的替代……等效替代法几乎涉及到物理学的方方面面。四是比较法。几个物体放在一起的时候,几个运动同时进行的时候,几个过程同时发生的时候……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这些问题进行鉴别和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极限分析法,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平衡法、累积法、微小量放大法等等。
知识和河,方法是桥,要达到彼岸,顺利进入高等学府的大门,需要掌握学科思维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