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教学要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空
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教师刚陈述完,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教师就开始讲解了;一张PPT,上面的内容很多,学生还没有看清楚,教师就将它翻过去了;提问一个学生,学生才说了一句,老师就接过了话茬,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自己讲完了,才让学生坐下,提问的过程成了一个“花架子”……
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节奏性很重要。这就像演奏一首曲子一样,如果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节奏,那就会过于呆板,要么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要么慢得让人昏昏欲睡,这样效果当然不佳。同样道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疏密有间,张驰有韵,才能不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收到预计的效果。
中国画有一种构图方法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还有一种说法叫“计白当黑”,借鉴到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合适的。有的时候,老师总担心学生站起来讲不清楚,很浪费时间,就越俎代庖,主动承担起课堂的主角,用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实现教学目标。看上去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的都非常紧凑,但由于学生自己没有动起来,是在看老师的“表演”,所以收效不会很好。有的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检测,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好时,总是抱怨学生不努力、不认真,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思考和内化的过程。
我最近做了一次相关的实验,给几个学生讲述一个知识点的知识结构和解题策略。我先让学生做了几个试题,发现他们在分析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我向他们介绍了分析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然后跟进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这几个同学基本上没有按照我给的思路去分析,继续出错,我等他们分析出现了障碍之后,帮助他们再次整理思路,然后又跟进了第二组练习,这次他们分析的时候有点章法了。过了几天,我又设计了几个同类的问题,请他们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和他们面谈,发现他们回去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再来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就将我给他们的思路给忘记了。我在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的时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时间是让学生活动,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重点知识,结果尚且如此,如果课堂教学总是“密不透风”,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一位语 文老师在教《烈日暴雨下的祥子》的时候,第一个班级上下来,感到自己上课总是“密不透风”,对自己的学生太缺乏信心,因此在第二个班级大胆尝试了一回“疏可走马”的教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课伊始,老师由分析题目直接入手,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主人公是祥子,课文写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活动。接下来,将班级同学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分别朗读祥子在烈日(或暴雨)下活动的场景。学生听到这个任务先是一愣,接着就认真寻找起自己该读的内容。在寻找该朗读的部分时,由烈日到暴雨的过渡段落就突现了出来。这时老师又适时抛出了第二项任务,让学生找一找文中表明天气突变的标志性事物。很快的,学生就明白了,老舍先生是通过描写柳条这一具体事物来表现风的大小以及天气的转变的。
然后,老师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请他们就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人至少在组内提一个问题,多多益善。这些问题,组内讨论能解决的就可以过关,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提交到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十分活跃,课堂里气氛热烈。一些平时发言比较腼腆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能畅所欲言。人人都抢着提问,人人都争着当小老师,解决同学的问题。老师也参加各小组的讨论,不时还故意丢几个早已设计好的问题难难他们,没想到,这些问题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中很快就解决了。
不知不觉中,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等问题都在学生讨论中自行解决了。甚至连那冷漠的坐车人也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老师借机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坐车人,当你看到祥子在暴雨中挣命时,你会怎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其中有些回答虽然显得比较天真幼稚,但也不乏同情心和正义感。最后老师将学生提的问题分了类,简单作了个小结就结束了整堂课。
这个单元结束后不久,老师进行了一项测验。结果也很有趣:前一个班级的学生对这节课的几个题目略有印象,差的学生脑袋里留有一鳞半爪或干脆没有什么印象;后一个班级由于都参与了讨论,他们答题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前一个班级。可见这种“疏可走马”式的方法还是挺有效果的。
我和一些老师进行交流,有的老师说,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但发现他们不会利用这些时间,效率太低,看上去很着急,就决定还是自己讲起来算了。其实,正是因为学生“不会利用”,我们才更需要给他们留出思考和探索的时空,一次两次,次数多了,教师引导到位了,学生后续的学习就走上了自主的轨道,到了这个时候,学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原来“耽误”的时间会全部弥补回来。如果总是自己“密不透风”,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那必然是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起来辛苦,而且花费的力气很多,获得的收获不大啊!
教是为了不教,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空间,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