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故事 |
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到了署名为“柯云路”写的一篇文章,我想应该就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柯云路了。文章中讲了两个帮助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故事,读来很受启发,有助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借鉴。
我立刻鼓励他:很棒嘛。高中的孩子就能写剧本,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妈妈对你的努力没有足够的欣赏,是她的不对。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爸爸妈妈是非常好的父母,他们很爱你,只是对你缺乏足够的理解。上次我和他们见面时,我就对你妈妈说,孩子有爱好,这个爱好也许不一定会成为他今后的职业,但你对他为爱好而努力要尊重。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欣赏,他不仅在这个爱好上有一种受挫感,甚至在其他的学习问题上都可能积极性受伤。
接下来我问:你认为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吗?
孩子说:我觉得我们之间代沟很大。就说那个小品吧,我写出来以后高高兴兴让她看,她根本没有认真看,就说我写得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可她说出来的那些不好,我总能找到理由反驳她,我们为这件事争论了很多次,我觉得很受伤害。
我说:关于你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还能再举个例子吗?
孩子想了想,说:好比说吧,她说我的房间乱,可是她自己的房间也并不总是收抬得很干净。这一点我就觉得她不能让我服气,我们之间交流,我总觉得她不对,她也觉得我不对。这种矛盾越来越激化,老有一种互相理解不了的感觉。她苦恼,我也很苦恼。
我问:那么.你认为自己最渴望理解,而他们又不理解的是什么呢?
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的思想,他们从不理解我是怎么想的,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摆出一大堆生活经验来压制我。
我说:很难受是吧?
孩子点头:我的一些想法施展不开。我觉得特别……怎么说呢?就好像如来佛手里的那只猴子,家里没有我说话的份,没有地位,特惨。
还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冲突,怎么解决这些冲突。是照旧我行我素呢,还是一味地听父母的话,还是父母的话有道理时,以我的方法,但是也注意他们的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再去做一件事情。我现在弄不清楚。
我问你和父母在思想上的隔阂,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大吗?
孩子说:主要是对情绪的影响大。
我问:那么,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或者有个想法,想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一般和什么人交流?
孩子说:有时候和同学聊,有时候也找父母聊,但是跟父母聊了失败率很大。
我说:现在正好父母都在,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我想有一个事实是不是可以肯定:你的父母特别渴望解决问题,希望消除和你的代沟。
孩子说:我也特别希望消除。
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敢发表意见,就认为代沟不存在。直到孩子长大了,敢说“我和你之间有代沟”了,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家长的想法孩子不理解,那当然不能一概说家长不对,但你说你对.却不能让孩子接受:或者孩了不对你却不能说服他,这就是家长的失职。更何况有可能家长本身的想法就不对呢,这时候再不理解孩子,就尤其不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