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如何评课和指导?

(2007-02-12 19:58:38)
分类: 课程教学

教育局每个假期都会安排学校负责人的培训活动。这个寒假的培训安排在今天,上午我们听取了浦东社发院顾志跃院长关于“校长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评价”的专题报告,下午局长和党委书记分别布置2007年度的工作,然后还有高中校长的专题会议,早上一早出门学习,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600了。

在上午的报告中,有几个地方很有同感,记录在此。

1.校长要做到“无为而治”

一个成功的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呆上半天,没有人会去找你,因为平时的工作已经分解到每个人的手中,不必事事请示;第二,出差十天半个月,学校里不会有事情,因为学校的管理已经常态化;第三,在学校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听课,做到“走得进教室,听得懂课,作得出评价”。当然校长的评价应该是通识性的,他关注的视角是课的状态和教学的效益。

2.观课评课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属于形式学习层次,在评课的过程中,以学习具体的东西为主,可以获得比较具体的操作,但一般来说这类评课属于浅层次的。

形式学习的结构要素:

课的导入阶段:情景、问题、活动

知识讲授环节:事例、题目、形式

教学支持手段:实验、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基本功:  板书、讲演、情感

形式学习层面的评课指标标准:以自己感到有价值为标准。

第二个层次属于有意义学习层次,在评课的过程中,关注点不是具体的操作,而是那些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论等。

有意义学习的结构要素:

教学技术分析:提出学习任务、实施学习任务、知识建构

教学质量分析:目标、内容、过程、结果

教学价值分析: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有意义学习的评课指标标准:

教学技术分析:以个人感觉为主。

教学质量分析:目标:适切;内容:恰当;过程:合理;结果:有效。

教学价值分析: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学观:是否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并重?质量观:教学的有效性和主动性是否统一;学生观:能否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对于校长来说,观课是不难的,难的是观课之后如何进行评课。一般来说,从上述结构要素和指标标准两个方面展开评价,总能给人以启迪。

3.评议还是评价?

评课是评议还是评价?应该说更多的是评议,因为在评课的过程中,并不设计到价值判断。

什么叫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在对标准和信息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这里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指标体系,搜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包括搜集、测量等手段。如果标准是预设的,这样的评价就称之为绝对评价,对应着“达标度”,通过准则参照测验来进行评价;如果标准是生成性的,这样的评价就称之为相对评价,对应着“名次”,通过常模参照测验来进行评价。

通常的观课评议,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想做什么(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怎样做(教案的准备、教学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三是做的怎样(过程和结果)?把握好这三个维度,评议起来很容易让人获得全面的意见和建议。

4.关于三维课程目标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上,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一节课只能完成全部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不大可能周全。

由此可以知道,三维课程目标不是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是具体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是可以检测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则是长周期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谁也不可能一节课就形成一种价值观。对这两维课程目标的评议,要看教师是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不能每节课都去检查,否则就是没有办法去做。

如果“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节课就可以培养,每节课都要变化,那学生不就变成了“神经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